画画世界
      分享到:

      民间美术的潜在动力

        作者:核实中..2009-10-13 18:30:33 来源:网络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伴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转变,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声不息中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昔日的老灶台早已变成煤饼炉,液化气灶;青砖黛瓦马头墙的江南建筑,逐渐被欧式别墅所取代;雕梁画栋的中式装饰已被一抹灰白的现代装修所掩盖。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古老的交通方式,日常的生活器皿逐渐被现代工艺、现代工具、现代材料所代替。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了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起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之责,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民间美术的了解者、保护者、传承者和弘扬者。正是基于这个责任,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把民间美术引进了课堂,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课堂上,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题目:你了解的本地有哪些民间美术?一开始,学生们一脸茫然,只能列举出剪纸、年画、壁画,并且认为本地没有或极少有民间美术。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校园,学生们第一次吃惊地发现,整个校园内,校舍建筑、门窗、桌椅等等,竟然没有一件是传统的东西,或者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原创的造型。大家第一次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已如此远离传统。而更多的学生却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民间美术的真正含义,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有没有发现。

          在武义县现存的大量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房屋建筑中,木雕是极为常见的,凡是门窗、梁架、柱子大多有木雕构件作装饰,且雕刻精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寓意深远。这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学生,每日与其相伴,可谓从小司空见惯,而对于城里的学生,也大多数从本县的旅游景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郭洞的古民居中见识过。于是,在美术课教学中,我就把木雕作为民间美术的内容引进了课堂。课前我向爱好古董收藏的朋友,借来了一批木雕构件,其中有一对牛腿、一对雀替、木雕花板。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欣赏这些木雕构件,然后请大家回答问题:这些木雕构件从什么地方见过,分别叫什么名称?有什么作用?雕有哪些内容?各寓意什么?等等。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在老房子上见过,但不知其名,不知有什么作用,只能回答雕的内容有狮子,花草、人物,但不知道有什么寓意。而这些木雕构件完美的造型,合理的构图、精细的雕工令同学们大为惊叹。接着我向同学们介绍部分作品的寓意。如“马上封侯”“马上有喜”“喜上梅梢”“松鹤延年”“吉祥如意”“鲤鱼跳龙门”“福禄寿禧”等等,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尚自然,追求完美的意境。这堂民间欣赏课,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到了民间美术无所不有,只是平时缺乏一种认识,缺乏善于发现的眼力。

          尔后,我又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调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如让学生讲当地的民俗风情、传说故事,看当地的民族舞蹈、家乡社戏,编绘当地的灯彩壁画、参观当地的民俗展览等等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进行调查,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增强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进一步探索研究中,学生们发现民间美术原来如此丰富多彩,且品类繁多。如古建筑中的雕梁画栋、牛腿雀替、门窗装饰、墙头壁画等等无奇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内容,有的正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有的正在装点我们的居室,有的则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愿望,是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

          这些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民间美术,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既为老祖宗的聪明智慧而惊叹,又为它的生存发展而担忧。

          假如一个民族没有属于自己的产物,这个民族将会走向衰败。继承祖辈遗传下来的精华,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点出发去追溯我们的民间美术瑰宝,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身边的民间美术,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发扬者,也不失为达到教育的德育目的。

        来源: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9(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