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一门天趣横生的“即逝艺术”

        作者:核实中..2009-10-13 17:20:31 来源:网络

          面塑,也称面花、面馍、礼馍等,是从民间“母体艺术”中结合古老民俗礼仪创造出来的立体造型种类之一。它主要流传于以耕种小麦为主的北方汉民族地区。其创造者是农村的广大劳动妇女,在民间的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祭神祀祖、寿辰满月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造型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先民们所遗存的原始“本源艺术”那里传承来的。因而,面花也常被人们称为原始艺术的“活化石”。
          在每项民俗礼仪活动中,对面塑的制作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其传承的内容和艺术程式两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一年中的重要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小年等节以及婚礼、生子、满月、百岁、寿诞、丧礼、祭祖等,都要按不同要求制作面塑。面塑艺术众多的礼祭功能决定了它丰富多彩的不同面貌。昆虫走兽,瓜果虫鱼、花鸟人物等各种造型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宽阔而丰厚的民间艺术层。

          不同地区面塑之间,即使在内容上也有所区别,但其内涵大同小异,存在着很强的共性。如陕西、山西、河北都有送羊节,其内容是舅舅给外甥送礼。在古代,人们送活羊为礼,随时代的变迁渐渐演化为赠送带有象征意义的“面羊”。这种古老的风俗只有在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不受冲击的地方才得以流传至今。又如陕西、甘肃、山西三省均有虎型面花,其内涵也是共同的。它近含辟邪祛灾、虎保平安寓意;远述图腾崇拜、氏族信仰。

          面塑与其他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内涵一样,始终围绕着生命、生殖这一永恒的主题。典型的例证是小儿满月,或小儿周岁的庆祝仪式。庆祝仪式以馈赠面花为其最主要部分。馈赠仪式的场面和所赠的面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舅父与外祖母为外甥准备的祝礼在众多的贺礼中总是最重要的,在他们代表母系家族的各种贺礼中,总要有一个制作精美而壮观的大型面花。如陕西华县的大型虎头龙身鱼尾面花,虎头多以太阳为眼,以鸟、鱼作耳鼻,虎尾大都是一条大鱼,身上配有众多的鱼、鸟、花卉小面塑。其中有两个代表男女“人祖”的面花,在各类小面花的簇拥下显得分外醒目。在赠送面花的同时,人们还要赠送各种自制儿童日用品,如虎头帽、虎头鞋、虎肚兜等包含祝福之意的布制品。亲友之间也互赠自制的面花相贺同喜,他们或赶着车,或挑着担。或提着筐,前来祝福孩子健康吉祥、大富大贵。加上热闹非常的祝贺酒宴,整个庆祝仪式宛若一场歌颂生命的交响曲。至于喜庆婚配、老人过世等大型红白喜事场面,也同样少不了面塑艺术,作为祭品和礼品的面花构成了礼仪的主体环境。

          但地域的不同,面塑在主要内容上也有所不同。如陕南华县一带以虎头龙身鱼尾的“大谷”面塑为主;陕北府谷一带却以长脖面人为主;山西北部某些地区则以联体娃娃为主;在陇东和晋南,虎与狮的造型相融合,鸡也占主导地位;在山东,又以俗称“胜虫”的大型面花为主。这种区别也许体现了各地百姓对面塑内容的崇拜心理的不同,而对某种特定形象的特殊要求,则反映了各地的历史风貌。

          中国疆土辽阔,民族众多,民间艺术的共性是主要的,但地区的差别也是鲜明的。因为内涵上的相同,不能代表形式上的相同。就以一个地区而言。它的东西南北各部分在内容与风格上均有区别。如陕北、晋北的面塑。造型粗犷质朴,着色单纯,充分发挥了面制品发酵蒸制后产生的质感美。陕南、晋南的面塑,则古朴中强调精细,着色丰富,显示出带着泥土气息的华贵。山东、河南的面塑艳丽精致,河北的面塑稚气中蕴藏着淡雅。同是以小麦磨出的白面为原料,一样的制作方法,一样的制作过程,地区的不同使造型与风格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有些地区的作品更是变化微妙,艺术的表现方式有的以表现质感为主,有的以表现色彩为主。无论哪一个地区,哪一种风格,无论观众站在哪一种欣赏角度,它们所具备的民间美术共同的美感都令人神往。

          面塑的创作往往只在每个民俗节日前短短的两三天时间之内完成,所以在制作之前,要准备好所需的物质条件。每逢生、婚、寿、丧之事,就约请村邻亲戚中的巧妇能手,届时围聚在炕头,各取一团发了酵的白面揉搓于面案上,利用身边日常用的刀子、剪子、梳子和镊子作工具,以农家的五谷杂粮、红枣、红豆、花椒、绿豆为辅料,姑娘媳妇一边谈古论今,打闹逗趣,说说唱唱,一边双手不停,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艺术创作,就这样一个个“生灵”在她们手中诞生了。捏制好的面花再经入锅蒸熟。出笼点染,调整组装之后,人们就可以观赏到生动美丽的面塑。创造带来愉快,这种愉快伴着散发着面香的雾气随风飘荡。

          面花的创作者是农村广大的劳动妇女,以天趣横生的面塑为媒介,传递着中华民族高尚的情操和古老的传统文化,表达着她们心中美好的愿望。虽然那些美妙的面花是一种“即逝艺术”,年节喜事过后,就被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吃得精光。但是那积累在妇女心里的各类艺术造型却一次比一次多,一代比—代盛。

          妇女们的创作过程,不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惟恐在不能取悦于他人的甘苦中进行。她们是在既娱人又悦己的欢快中进行着真正的艺术创造,哪怕自己创造的艺术品在完成后不久就会被人们吃掉,她们依然获得了精神上的幸福和愉快。

          随着时代的前进,在那些有着古老内涵的传统造型的面花得以保存和流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具有新内涵、新形象的面花。在某些地区,男人和工匠也参与了面花的制作。如山东郎庄面塑已由原本朴素的面食艺术,向着面塑商品的方向发展,男人与工匠的参与正逐渐改变着面花原有的实用性质。这应该说是面花艺术正在不断前进和发展的表现。

        来源: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4(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