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篆刻艺术:石纸刀笔写神韵

        作者:核实中..2009-10-13 16:12:57 来源:网络

        碑碣石刻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书法、文辞、刻石上。如果将我国碑碣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基本上体现了汉字和汉字书写发展的过程。先秦的篆书,两汉的隶书,魏晋南北朝的由隶向楷过渡(行书也见于世),隋唐的楷书,宋元明清除楷书外,篆、隶、行、草等书法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南北朝以前的碑刻书法艺术风格为高古静穆、朴素古拙。隋唐时期的碑刻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壮丽篇章,宋元以后行书的结构紧凑,奇纵变幻,比前朝有明显进步。解放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现代艺术思想溶于碑刻中,别有一翻新天地。碑文的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先秦、西汉,由于统治者没有提倡,保存到现在的碑碣不多,长江流域几乎是空白。东汉中期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统治者的提倡,促使厚葬成风,墓碑奢华,只是内容都为纪功颂德、尊祖摆谱。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学校的建立,洛阳出现政府颁布的学校课本——“汉经”(熹平石刻)。又由于佛学东渐,刻经诵佛的碑碣也出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书体有所变化,但是碑文内容却没有大的变化。隋唐以后,碑碣从形式、内容、镌刻都发生根本变化。由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帝王提倡,丰碑巨碣,名人墓志,比比皆是。上至帝王将相、名人学士,下至普通百姓都争撰碑文、争书碑文、争刻碑文,以能在碑碣上署名为荣。因此,碑文的题材范围扩大,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大大提高。除墓志、佛经、石经外,百姓有感之语,文人述怀之作,将相颂功之辞,帝王颂发诏书,以至宋元以后,诗、词、曲、游记、笔记、杂文都可为碑文内容了。明清时候,皇帝的碑,臣子应制诗,地方官的即兴诗文,可以说到处都是。尤其是江南一带。有许多好的作品。解放后,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文较多见于碑碣。十一由三中全会以后,兴起了碑碣热,但书法家所书的内容多是古人诗词,无新意。当然也有好的作品。

        文字石碑的艺术性也体现在刻工的技术上,碑碣石刻既有浮雕的螭首和圆雕的龟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文字雕刻。其方式虽有线刻、阴刻、阳刻之分,但总是以表现毛笔神韵为好。

        也有技术高超的刻工,不用丹书直接用刀,这些字的体势和笔划随刻工的意向而有一定出入,如有的碑碣上的文字有很多的笔划,别有一番神韵,恐怕毛笔很难表现出来。古人说:“刻工知书”,此话不假。

        明清以降,许多有识之士为保存古代流传下来的或当代著名画家绘制的作品,摹画上石,刻画也成碑。在寺院、道观、文庙里多刻有线描人物。古人为装饰庭院也将山水、花鸟绘画著名作品,刻于碑版,镶嵌上墙,供人观赏。通过线刻、浮雕、透雕等手法表现绘画的工笔、线描、写意、泼墨等技法。每一幅画面上都有绘画、题识、签名和印章。可以说都是一幅幅完整的中国画。这些绘画石刻为保存我国历史著名美术作品,促进美术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碑碣除了有很高的艺术性外,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因为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当事人撰文上石,介绍的背景和经过都有真实可靠;也有许多碑文本身就是政府颁布的法令、文件,应该说具有较高的历史真实性。碑文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家庭、家族等等方面,它不仅为我们研究历史提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当时的社会和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许多碑文是我们现代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活材料。同时,历史的碑文中,有的记叙了天文、地理、水利、水文、地震等方面的资料,而且都是编年的原始资料,为现代科技工作者研究我国科技发展史提供了详实的文字、图片、绘画等资料和丰富的经验。总之碑碣石刻在我国的石刻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碑和帖是石刻中完全不同的两大类。《说文解字》释“帖”为“帛书也”。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泛指笔札。无论是帛书或“纸”书,凡名人书写的实用性短文,都有可以称为“帖”。

        清朝学者顾耀君在《书法概要》中说:“帖者,始于卷帛之署书,后世凡一缣半纸藏墨迹者,皆归之帖。今晋人之书,其流传者,王、谢、钟诸书,皆帖也。”以后的人为了保存和推广帖中的精品,摹勒上石,也称之为“帖”。帖就成为石刻中有别于碑的第二大类。因此在碑学之外也产生了帖学。帖学自东晋开始。但“帖”学发展为石刻,却是以北宋淳化年间仍辑《淳化阁帖》为始。宋太宗命人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迹摹刻枣木板上,拓印成册,赐于大臣。其后,宋太宗又命人将王羲之的《兰亭序》刻石立于宫中。从此以后上至皇帝、大臣、名人学者,下至一般读书人,都集历代或当代的书法作品刻之于石、拓印成册、广为发行,也就成“帖”了。

        由于帖不是像碑那样,作陵墓、建筑物的附属品,供人观赏阅读。而一般都放置在室内或镶于墙壁上,除供人观赏阅读之外,还供其他人拓纸成册,或学习、或习字。因此,其石板大小的尺寸比较统一。帖石为横石,每块大致高30厘米,宽70至100厘米。自宋以来,江南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人辈出,刻帖成为常事。长江流域各省,都有刻帖保存,成为我国民间刻帖最为发达的地区。著名的有四川成都的《西楼帖》,江苏无锡的《真赏斋帖》,苏州的《留园法帖》等。碑碣篇里主要包括碑碣,因碑碣都是将文字镌刻在石碑板上,所以,我也将刻碑版上的绘画和宋以后的帖的刻石原件都包括在内了。

        来源: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1(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