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苏州西部的摩崖石刻

        作者:核实中..2009-10-13 10:04:37 来源:网络
        苏州西部的摩崖石刻

        徐悲鸿笔下的李根源
        艺术中国
        苏州古城西部群山起伏,历代文人游历赏玩,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这些摩崖石刻从虎丘山延伸到太湖洞庭西山,依次可分为十二个石刻群落,有的已被列为市文保单位。

        虎丘石刻透露千古秘密
        艺术中国
        高仅三十余米的虎丘山声名显赫,究其原因,主要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摩崖石刻正是其历史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其中最具影响的“虎丘剑池”四个擘窠大字,字径一米,朴茂沉着,刚劲方正,为颜鲁公书。再东为“生公讲台”四个篆字,据载为唐代李阳冰手笔。第三处为明代苏州知府胡缵宗所书“千人坐”三字,第四为“风壑云泉”四行书大字,神采风扬,意趣酣足,为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手迹。第五为清两江总督范成勋所书“铁华岩”三字。第六为芝南所书的“第三泉”题刻,第七为北宋绍圣年间吕升卿所书之“憨憨泉”三正书大字。
        艺术中国
        虎丘山还有宋人题刻有二十余处,明人题刻有十余处。剑池东壁有明代侍郎大学士王鏊等人的题名,中有“弘治乙丑十月……诸生唐寅侍从”。还有两处题刻提及剑池和吴王阖闾墓门的关系,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阳山石景是“大块文章”

        观山亦称管山,在苏州古城西北三十里处,背靠吴地镇山大阳山,东探运河古镇浒墅关。相传秦代白鹤道人管霄霞曾隐居于此炼丹修道,道光《浒墅关志》载:“管山为阳山之门户,而众山之或起或伏,若由此而收束者,然名之曰管。”

        观山东南一角,怪石嶙峋,上镌明清题刻十余处,最显眼者共有四处,一为“仙人洞”,嘉靖壬寅夏中州胡善书。二为“来鹤峰”,嘉靖壬寅五月沈弘华书。三为“积翠峰”,沈弘彝题。四为“管山”,道光二十七年华亭张祥河书题,书体均为楷书,内容大多与道家学说有关。观山摩崖石刻现已列为市文保单位。
        x
        阳山北麓的大石山,奇峰突起,风姿不凡,其奇石胜景曾被清代苏州造园叠石高手戈裕良作为叠环秀山庄假山的范本参照。大石山摩崖石刻计有十余处,有明代书家王铎所书的“仙砰”,浒墅关关官钱天锡所题的“夕照岩”,近代民国名人李根源先生题刻的“仙桥”、“大块文章”,还有“见湖峰”等。
        n
        乾隆六上寒山留手迹

        天平山后山的寒山岭景区涧水萦回,山径盘旋,明万历二十八年,高士赵宦光在此买山葬父,守孝终生,并叠石造园,疏泉堆山,筑成寒山别墅“千尺雪”、“云中庐”、“弹冠室”、“惊鸿渡”、“绿云楼”、“飞鱼峡”、“驰烟驿”、“澄怀堂”、“清晖楼”等令人神往的幽绝佳境。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必到寒山别墅,以致“寒山别墅”之名渐渐被“皇宫岭”取而代之。

        寒山岭的摩崖石刻遍布山岭,可惜由于近百年来寒山别墅的颓败,这些石刻大多掩没于荆棘丛中,少有人见。笔者近年来与同道数次探寻,先后发现石刻上百处,大体分为两类,一为赵宦光自题,二为乾隆御题。赵宦光所题的有“洗心泉”、“飞鱼峡”、“千尺雪”、“丹井”、“芙蓉”、“云根”、“看云起”、“阳阿”等。乾隆皇帝的手迹主要有《寒山行千尺雪长句》,达18句126字之多,还有《寒山别墅》等十余处,史载:“清帝高宗南巡六次临幸,赐诗三十余首。”可见寒山岭当年的佳绝不言而喻。
        艺术中国
        天池山石刻 “宛如桃源”
        :
        与寒山岭东西相对的有花山。老子《枕中记》称这里“可以度难”。自晋代支遁起,代有高士名僧隐居于此,山幽邃清寂,循山道上行,沿途可见众多石刻。如“山种”、“隔凡”、“出尘关”、“花山鸟道”、“宿坠”、“凌云栈”等。五十三参石阶上岩壁镌有乾隆御题“花山诗”等题记刻石。最大的石刻是“花山鸟道”,字高五尺,篆文反写,为赵宦光书刻中的上品。此外,山上翠岩寺旁还立有康熙、乾隆咏花山诗碑两块,弥足珍贵。

        天池山与花山一山二名,东曰花山,西曰天池,因山半有池而得名。山上奇石林立,造型各异,石刻大多依其形而题,有“比丘石”、“老僧读经”、“寿星礼佛”。还有“宛如桃源”、“水底烟云”等。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元代石屋寂鉴寺旁的石笋上,还刻有“真彼岸”。

        李根源刻遍小王山
        b
        穹窿山东麓小王山,因摩崖石刻闻名于世,该地四周群峰拱护,有“小隆中”之称。1928年,民国革命元老李根源买山葬母于此,并筑“阙茔村舍”,庐墓守孝十年。十年间,慕名造访者纷至沓来。善书者均挥毫留墨,计有500幅之巨,李根源请石匠将这些墨迹全部镌刻于山麓石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陈去病的“琴台山,阙母墓,孝思长,巩且固”,章太炎的“听松”、“霁月”,于右任的“松海”、“与穹隆不朽”,黎元洪的“克绰永福”、“珊瑚秘灵”,李烈钧的“幽岩耸翠”,以及美国人苏迈尔的两处英文题字。其余的题词名人有:张大千、陈衍、马相伯、叶恭绰、张默君、蔡锷、吴兆麟、周瘦鹃、范烟桥、章士钊、汤国梨、沈钧儒、程潜等人。
        艺术中国
        李根源把小王山石刻诗文分松海集、松海石刻、阙海石刻、阙茔石刻、徐记四个部分集刊于《松海》一书,共计作者240余人,作品条文550余条,可以说,小王山摩崖石刻堪称露天书法艺术博物馆,可惜文革中大多遭毁,现仅存100余条。

        石公山曾有“花石纲”采石铭文
        艺术中国
        俗称石壁的蟠螭山位光福镇潭东村太湖边,此山摩崖石刻大部分在石壁精舍永慧禅寺内,主要是清至民国初年的名人题记,蟠螭山的石刻摩崖清初已兴。
        艺术中国
        七子山是清代医学家徐大椿(1693-1771)的隐居地,徐氏回溪草堂遗址旁有一石壁,长50余米,高4米,其上有二十多处题刻,作者除徐大椿父子外,还有钱大昕等名士,内容有“云壑”、“仙境”、“古画眉泉”、“枕流”、“幽栖”、“环翠”等等,以楷书居多,亦有隶篆。

        林屋洞位太湖西山岛,其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入口处和出口处,入口处有“林屋山洞”四个隶书大字,为唐代高士张平阳86岁时所书,旁有“天下第九洞天”六个擘窠大字,为明正德年间王鏊所书,再有清末学者俞樾所题“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处”十个篆书大字。出口处有宋李弥大的《无碍居士道隐园记》,全文共300多字。李弥大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苏州知府,辞官后在洞庭西山筑无碍庵潜隐,号“无碍居士”。《道隐园记》自述生平,并描述了林屋山的美丽风光。另外,还刻有范成大等游洞的题记等。

        乾隆《吴县志》云:“太湖三峰七十二,名者有八九,包山最著名,包山之胜数十,名者六七,石公最著。”山上有归云洞,洞口崖壁镌“归云洞”三大字,系明代名士所书,遒劲秀逸。洞口“夕光洞”三字为清乾隆元年(1736)震泽王梁所书。石公第一名胜称“联云幛”,旧有巨型石壁形似联片白云,石壁上有“缥缈云联”四个大字,壁上还有记述宋代朱缅主事“花石纲”在此采石的铭文,可惜“联云幛”在“文革”中被开山炸毁,现石壁上还残存“云梯”两大字,为明人所书。

        来源: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4(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