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宜兴的紫砂的历史及现状

        作者:核实中..2009-10-13 08:55:00 来源:网络

        紫砂器的进一步繁荣时期
        明清之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并没有对宜兴陶业发生不良的影响。清代时包括紫砂业在内的整个宜兴陶业仍在向前发展,一些明代末年起就参加紫砂行业的名工巧匠,也都继续从事他们的创作。
        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紫砂大师陈鸣远,号鹤峰,又号壶隐。《宜兴县志》称他是时大彬和徐友泉以来的一大紫砂名手,他雕镂兼长,善翻新样,作品纤巧有致。所制茶具雅玩,不下数十种,无不精妙。他的手法近于徐友泉和沈子澈,能自制自镌,书法雅健,有晋唐人笔法,被认为是当时紫砂业中文人风格的代表。他和当时的文人学士过往甚密,尤其与海宁人杨忠讷友谊最深,曾为杨氏创制了一批紫砂器,据说是他一生中最得意之作。所谓“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诗句,就是当时国内外对陈鸣远作品的高度评价。《阳羡名陶录》中也说“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现在,国内外收藏家手中的陈鸣远作品为数不少,如传世品“南瓜壶”,以瓜形为壶体,瓜柄为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为壶嘴,构思巧妙,雅而不俗,此壶现藏南京博物院。该院还藏有一件与陈鸣远同时代的高手项圣思的作品——紫砂桃杯,杯呈石朱紫色,把作桃枝状,枝叶缠蔓,脉络毕现,十分玲珑可爱。
        到了清初雍正和乾隆年间(公元1723——1795年),著名的紫砂艺人有陈汉文、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等。其中陈汉文精工制壶,尤善铺砂,杨季初善制菱花壶,张怀仁善于壶技篆刻,以仿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笔法知名。王南林、杨继元、杨友兰、邵基祖、邵德沁、邵玉亭等均善制彩釉砂壶,并承制宫廷御器。王南林的的作品则以体质坚净、款式精雅而著称,邵玉亭所作“乾隆御制”壶,亦工雅可观。陈文伯和陈文居等所制紫砂花盆,曾畅销日本。
        杨彭年字二泉,嘉庆时人,制壶巧出玲珑,不用模子,随意捏成,富有自然风趣。当时著名金石书画家陈曼生曾与杨彭年配合制壶,陈曼生亲自设计了十八种壶式,交杨彭年等制作,待坯半干,用竹刀在上面镌刻书画,其中精品均由陈氏自刻“阿曼陀室”款,或在壶底、把上刻“二泉”二字,这种壶被称“曼生壶”,其特点是制作精巧,壶嘴不淋茶汁,壶盖紧闭旋转后,即使拈盖而壶身不坠,特别是铭刻的寓意深远,有“字依壶传,壶随字贵”,“名工名士,相得益彰”的称誉。这就将我国传统的金石篆刻和书法绘画艺术进一步与紫砂壶的技艺结合起来,形成都市一种新的格调。
        杨彭年之妹杨凤年,是见于记载的第一名紫砂女艺人。她的作品构思奇特,浮雕精细入微,其艺术成就可与其兄相比。她的代表作“凤卷葵壶”,以锦葵花瓣点缀全壶,葵叶翻卷,似在随风飘动,神态十分自然,泥色和谐,造诣很深。
        邵大亨是与杨彭年齐名的一位紫砂艺人。他的家乡就是紫砂产地之一的上袁(又名“上岸里”)。他善于仿古而又有所创新,人称“彭年以精巧胜,大亨以浑朴胜”。所制的“掇球壶”、“骨肉亭匀,雅俗共赏”,“嘴扳金匀称自然,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营业税帽忧”。他的作品“素净者浑朴端庄,精雕者构图严谨”,故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不愧是一位承先启后的艺术大师。他又具有坚贞正直、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曾遭县令毒打而不屈。他的传世作品如“鱼化龙壶”、“一捆竹壶”(现藏南京博物院)和“风卷葵壶”等,均浑朴简练,精美无比,堪称传世之精品。
        朱石梅,名坚,精于鉴赏,长于人物花卉画,尤善铁笔。他以书画家的身份参加紫砂壶的创制,曾作砂胎包锡壶,将紫砂与锡、玉工艺相结合,使紫砂工艺别开生面。
        吴阿昆是道光年间的制壶名匠,在《宜兴县志》中有:“滋壶声价今谁重?名手更推吴阿昆”的诗句。可惜他的作品和事迹后人所知者甚少。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期,宜兴窑区的集市贸易仍很繁盛。相传今汤渡镇附近的建墩和台墩两处废窑,即是当时的窑址。但在太平天国后期,因遭清军焚掠破坏,曾一度衰退,到同治后期才告恢复,产量持续上升,但在工艺水平方面却停步不前,制壶名手亦寥寥无几。 少数水平略高的艺人,如周永福善制鹅蛋壶,主要是学习邵大亨的技法。据说,其佳者可以夺真。邵赦大以杨彭年的作品为准则,“心摹力追,尽传其妙”。还有蜀山人蒋德林,壶艺极精而无师承,善制壶、盆、盘及书案陈设等器,“色工致,为一时冠”(“宜兴荆澂新志”)。
        清末的制壶巧匠和雕刻名手还有邵友廷、黄玉麟、冯彩霞等,其中邵友廷是紫砂产区上岸里(上袁)人,善制掇球、鹅蛋等壶。
        黄玉麟原籍丹阳,侨居蜀山,十三岁起就学习紫砂技艺,造诣较深。他的作品形制工整,严谨不苟,在选泥配色上也别出心裁,不仅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等传统名壶,而且还开拓了制作紫砂的假山盆景的新途径。他所制盆景或奇峰巍峨,或层峦迭嶂,或缀发瀑布、小桥和亭台房舍,妙若天成,他的精湛技艺,得到了当时著名金石家吴大澂的赏识,并邀他到吴家观看古代的钟鼎彝器并仿制各种古壶款式。因此,他的技艺日精,晚年时每制一壶必精心构思,积多日方成,时人常以重金购置,可见他的名声之大。不过,他的主要成就,还是仿古和盆景方面的新开拓。
        其余如冯彩霞,是继杨凤年而起的知名女艺人,她曾应邀到广东南海伍元华家制壶,伍氏的“万松园壶”和“听涛山馆壶”等,均出于冯彩霞之手。
        吴阿根和金士恒也是晚清的紫砂名艺人。他们于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曾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日本常滑市传授紫砂技艺。据说,日本现代仍在烧造的“常滑浇”陶瓷,就是仿制紫砂的著名品种。
        清末的紫砂雕刻艺人则有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兰舫和邵云如等。其中以沈和田和陈柏亭最为著名。还有一位邓奎、字符生,擅长书法篆刻,他曾为上海瞿氏(瞿应绍)到宜兴监制紫砂壶,并加刻花卉和铭记,署款为“符生”,器底有“符生邓奎监造”或“符生氏造”等篆刻方印,但其艺术水平要比“曼生壶”略逊一筹。

        来源: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2(s)   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