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自然风光摄影如何拍摄倒影

        作者:核实中..2010-01-20 11:49:56 来源:网络

        在风光摄影中,不少作者巧妙地表现了各种倒影,确实不乏佳作。因此,本文愿从摄影的角度谈谈倒影之美。

        倒影的宁静美
        漓江碧水澄翠如玉,阳朔石峰峻秀奇拔、在山环水转之中.群峰倒影如仙女临境,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最充分地表现了倒影的宁静之美。在风光摄影中,不少作品突出地表现了倒影的宁静之美。而有些作品拍摄倒影,实景并未在画面上出现,使人们从静静的倒影中联想到一片宁静的世界。
        倒影的对称美
        倒影总是伴随着它的实体而产生,是实体的“第二个自我”。所谓的“形影不离”,很好地形容了实景与倒影之间的关系、不少作品的倒影,由于充好表现了对称之美,而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对称之美.妙就妙在倒影和实体相映而生,景物的各个部位.色调色彩、甚至连细小的情节都完美无缺,仿佛是一对连体婴儿,具有一种幽默、蕴藉的美感。
        对称的构图,是在宁静的倒影中,把相机镜头向上扩展,将主体实景一起摄入画面而形成。对称构图,使人感觉构图丰满、均衡、和谐,但也应有所变化,避免呆板。
        倒影的变形美

        倒影产生于实体,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形成与实体完全不同的形状.它似现代摄影中的抽象意念表现手法,运用得好,能使人产生多层次的丰富想象。如晃动、扭曲、变形的倒影.仿佛是顽皮孩童的信笔涂鸦,又似纯粹的抽象曲线图案。对于欣赏者,任凭你自己的理解去调动联想的羽翼,给它涂上各种斑斓奇妙的色彩。
        倒影的变形美随着水波的动荡变化,分化成不同形状、不同情调的迷人幻影.有些变出的倒影,通过动与静、曲与直的对比,又赋予实体以活力。
        倒影的拍摄
        美妙的倒影随处可见:江河渔港、湖塘水池、雨后积水、光洁的地板们冰面等等,几乎都可看到多种倒影。而不论直射光、散射光,甚至夜间灯光下也会产生倒影,摄影者只要稍加留心,不难拍到吸引人的佳作。
        具体地说,拍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楚各种倒彩的特性,掌握适中的曝光数据,正确选择快门、光圈组合和取景角度、因倒影大多产生于水面,明亮的反光会欺骗摄影者和曝光表,造成光照度高于实际状态的假象.这时应开大光圈加以补偿.为保证曝光准确,最好采取分级曝光多拍几张,从中挑选最满意的。水面常有反光,为防止镜头眩光,拍摄时最好加偏振镜。
        2.构图上应掌握:较远处的倒影与实景比例几乎是等大的;越靠近的倒影,则因视点高度的不同,显示其多少之分;倒影的多少与视点高度是成反比.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宜将倒影放在画面正水形成对称,应略偏某一边,使构图在统一均衡中又有变化,避免呆板。
        3.微风中的倒影往往会被分割为条状或变形虚幻,凸凹路面上也会因积水而出现断续或局部倒影,这时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摄影者不可轻易错过这样的机遇。
        4.倒影与实体不宜都求全,应视现场情况和表现意图,或多取实景少取倒影,或多取倒影少取实景,甚至不取实景全取倒影。有些变形扭曲的倒影拍摄得好.会出现待殊意趣。
        这里附带介绍一种获得倒影效果的拍摄技巧.在相机镜头下放置一块约为10x12厘米的玻璃镜,由于镜头的视角能包容玻璃镜,所以拍摄对象及映在玻璃镜上的影像就被一起收入镜头,你拍的实景前就会奇迹般地出现迷人的“湖泊”,从而获得一张“人工”倒影照片,拍得巧妙还可以假乱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照片只能用单镇头反光相机拍摄。因为只有从这种相机的取景框中才能直接观察构图情况,不断加以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此外,拍摄视点应低于被摄对象的地平线,否则从取景框中就置不到景物的倒影了。
             另外,即使仔细清除所有的杂质,即在非常纯粹的气体或液体中,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引起了介质密度的涨落而造成折射率不均匀,也会有散射现象发生。虽然它们的散射强度远远小于丁达尔散射,但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称光在这种纯粹物质中的散射为分子散射。

          实验证明,极微小异质体(异质体线度比入射光波长小很多)产生的散射和分子散射的散射规律与大颗粒异质体散射(丁达尔散射)不同,其散射强度是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的,即散射强度与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就是瑞利散射定律。这类散射也称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时,由于蓝光波长较短,其散射强度就比波长较长的红光强,因此散射光中蓝光的成份较多。


          丁达尔散射和瑞利散射的规律不同,是能不能看到蓝天白云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可见光的光波长范围是400纳米(蓝紫色)到700纳米(红色)。红光端波长是蓝紫光波长的1.75倍。其四次方大约是9.38倍。也就是说,在可见光的范围内,短波长的蓝紫光散射强度接近十倍于长波长的红光散射强度。在摄影中就是要超过三档曝光量(三档曝光量是8倍)。

          在空气条件好的情况下,即空气比较洁净,悬浮尘埃较少时,主要的散射是瑞利散射,散射光中蓝色成份较多。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蓝天白云。而在一些城市里,特别是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大城市里,由于空气中充满了线度较大的悬浮尘埃粒子,此时的散射光有很大一部分是丁达尔散射产生的,呈白色。因此,天空就是白茫茫的。下图拍摄时天气很好,天空是蔚蓝色的,但是在靠近地面的地方还是有太多的尘埃,远不如高空那样清澈。


          白色的太阳光包含着从红到蓝紫各色的光,在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而且主要是与光波长有关的瑞利散射。在这种散射的作用下,短波长(蓝光)的成份被散射掉了,透射的光中长波长(红光)的成份就较多。透射光中的红光成份比例是与光线穿过大气层的行程长短有关的。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早晨和黄昏时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行程比中午时长得多(一般来说要长6-10倍),被散射掉的蓝光也要多得多。因此,早晚的太阳看上去就是偏红色的。
         另外,我们在生活在地球上,有白天和晚上之分的原因也是大气层的散射。如果没有散射,我们在白天看到的天空将与晚上一样,满天星斗在黑色的背景上闪烁,唯一不同的是有一个十分明亮的太阳在黑色的背景上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不是幻想,事实上宇航员从太空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现象。而且正因为地球被大气层包围着,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蓝色的星球”。
             在散射粒子线度很小的情况下(主要发生瑞利散射),散射光是偏振光。因此我们在摄影时可以用偏振滤镜来加强蓝天白云的效果。为了方便比较,我把原来的两张PP剪贴成一张。左半边是没有加偏振滤镜的,右半边是加上偏振滤镜的。由于偏振滤镜滤去了白光中的一部分而让全部蓝色偏振散射光通过,使得天空的蓝色更蓝,而白云也显得较暗些,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这是上海一幢有名的大楼照片。大楼屋顶像莲花座,每天晚上楼顶上的几束强光刺破夜空,也算是外滩的一景。我们能看到这几道光束,就是散射的作用。如果城市上空的空气不干净,悬浮尘埃越多,散射就越强,光束就会显得很亮。反之,光束就会显得很淡。如果晚上我们基本上看不到这几道光束了,也许白天我们的城市就会有蓝色的天空了。呵呵!


          在拍摄此类照片时,散射光经常是很重要的。山中的雾气实际上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很理想的散射源。由于液滴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大得多,主要是丁达尔散射,散射光呈白色。


          清晨的薄雾和河面上的水气所产生的散射光使画面有一种缥缈如仙景的感觉。雾是由许多细小的水点形成的,它能产生大量的散射光。所以在薄雾笼罩下的景物,能比较明显地区分出前景,中景和远景,从而表现出空间的纵深感。此外,薄雾还能掩盖杂乱无章的背景,有利于突出画面中的主要形象,提高作品表现力。
            向拍摄者直射过来的大阳光被云层遮住了,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向四周发射的“光线”。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向四周发射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这种散射光产生了漂亮的“光芒四射”视觉效果。


          拍摄者巧妙地用树叶挡住了相当部分的直射向镜头的太阳光,而射向四周的阳光在散射的作用下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气氛,是不是作者有意要表达佛光普照的意境?庙中香烛所产生烟雾提供了最好的散射源,使得散射光在画面上十分突出。


          请注意画面上的香火形成的烟雾呈现出一种浅蓝色。这是由于组成烟雾的炭粒子线度非常小,由这些烟雾产生的散射光符合瑞利散射的条件,因此散射光中的蓝光成份比红光成份强得多。我们平时所说的“袅袅青烟。”说是就是这种瑞利散射所产生的现象。


          最后,再顺便说一下,上面所说的丁达尔散射和瑞利散射都是弹性散射。弹性散射的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率一样,或者说散射后光的颜色不变。另外还有一种非弹性散射,如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频率是与入射光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发生了频移。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应该讨论的范围了。就此一笔带过。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4(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