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御窑金砖”脞谈

        作者:核实中..2010-01-12 09:48:13 来源:网络

        历朝“金砖”均为“钦定”,
        必须有皇帝的御旨方能烧造。
        自明永乐至清光绪年间,
        陆墓御窑“金砖”的生产均由工部下达烧制任务,
        苏州地方官督造,
        由具体负责营造的佐官(照磨、知事)监造,
        通过地方保甲落实到窑户,
        层层签订契约承包,
        一般均先预付六成定金,
        其余则待交货时验收合格后付清。
        封建统治者征用民间物资,
        虽多为巧取豪夺,
        但据嘉庆本《大清会典事例•工部•物料》卷六百七十载:“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聂准江苏等七府二尺金甄价值每块工料银五钱八分八毫,
        一尺七寸金专瓦四钱二厘七毫。
        苏州府二尺副金专瓦每块工料银三钱三分三厘八丝,
        一尺七寸副金专瓦二钱七分七厘。
        ”据其时银一两易大钱四百文,
        斗米价六十文,
        每块“金砖”约合一斛米价。
        至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建圆明园时,
        据现藏中国建筑研究院抄本《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圆明园砖瓦价值定例》,
        “贰尺伏地金砖,
        每个见方贰尺,
        银玖钱陆分;尺柒伏地金砖,
        每个见方壹尺柒寸,
        银三钱二分”,
        以其时斛米值银二钱计算,
        二尺见方金砖每块价约合米一石二斗。
        可见“金砖”烧制不易,
        其价值之昂贵。
        帝都营造或修缮宫殿,
        绝不能因建筑材料的不合格或数量短缺而延宕停顿,
        故“金砖”从制坯到烧成,
        从运输到使用,
        各个环节诸多问题都必须事先估计到,
        因此为了保证质量和施工用量,
        在正砖外还须准备副砖。
        清嘉庆本《苏州府志•田赋•采办》载:“苏州设窑于江南府制造,
        金甄大者方二尺二寸,
        次二尺,
        次尺有七,
        每正甄十,
        备副甄三,
        由江苏巡抚给帑委员监造输部,
        部选收其精良者以备用。
        ”光绪本《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八百七十五《工部•物材》:“苏州窑烧造金砖。
        顺治十二年修造乾清宫等宫,
        需用二尺、一尺七寸铺地金砖,
        部委官至苏州会同巡抚估计,
        交地方官动支本省解部正杂改折等银造办。
        又题准,
        旧例二尺金砖,
        烧造一正一副,
        一尺七寸金砖,
        烧造一正一副,
        料价繁费,
        嗣后每副砖十块内,
        减去七块,
        止造三块。
        十五年覆准,
        金砖各按一正一副开销。
        康熙十八年题准,
        令江宁巡抚动支正项,
        烧造二尺、一尺七寸金砖,
        万五十四块,
        每正砖十,
        烧造副砖三。
        二十七年题准,
        令江宁巡抚动支正项,
        烧造二尺金砖千四百九十块,
        一尺七寸金砖千一百五十九块,
        每正砖十,
        烧造副砖一。
        雍正三年题准,
        令江宁巡抚动支正项,
        烧造一尺七寸金砖万块。
        乾隆四年覆准,
        一尺七寸、二尺及二尺二寸金砖,
        均照顺治十二年,
        康熙十八年正十副三例烧造。
        ”各朝正副砖烧造比例虽时有变化,
        但实际上有时用一块砖须同时烧制六七块砖。
        清代乾隆年间“金砖”烧制质量最好,
        但也要用一烧二,
        用一烧四,
        也就是不同规格的砖,
        为保证工程需要,
        最少要烧制一到二倍。
        每块“金砖”上都要烧制上二造砖年代、规格尺寸、府县、监造官、制砖人、提调官名目以及“上用”等铭款,
        有的还模印吉祥图案,
        以备察验。
        如“乾隆贰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江南苏州府知府黄鹤鸣署知事丁士英管造上用二甲小甲陈口沈明窑户金汉晋金汉明”“宣统二年成造细料二尺见方金甄江南苏州府知府何刚德督造德记小六甲徐玉山鲍文华造”等。
        据《明史》卷七十八《志》第五十四《食货》二,
        明武宗正德年间,
        “乾清宫役尤大,
        以太素殿初制朴俭,
        改作雕峻……又修凝翠、昭和、崇智、光霁诸殿;御马监、钟鼓司、南城豹房新房、火药库皆鼎新之”。
        是时京师琉璃厂、黑窑厂以不足供营缮之需,
        令南直隶诸府亦皆成造金砖。
        由于金砖烧制工艺繁复独特,
        其他窑厂无法胜制,
        陆墓御窑还承担了徐州、池州、常州、镇江等府治“委造”金砖任务,
        这些“委造”金砖铭印上亦都标有委造官吏的姓名。
        如“正德元年五月直隶常州府委官知事邵恕该”、“正德十四年春季分造贰尺方砖委官池州府同知张”、“正德十四年夏季分造贰尺方砖委官直隶徐州同知俞绫”、“正德十四年夏季分造贰尺方砖委官镇江府通判张沂”等。
        模印这些款识于砖上,
        是为了保证质量,
        分清责任,
        一旦查出有了差错,
        按名索骥,
        按大明律、大清律严加治罪,
        轻者梃杖伺候,
        重则流放杀头。
        所以为了性命,
        窑工们烧制“金砖”,
        几乎块块都是提心吊胆,
        不敢马虎半点。


        “金砖”一般由地方官派员由水路以漕舫押运至京。
        前引嘉庆本《大清会典事例•工部•物料》卷六百七十载:“乾隆三十七年,
        修建宁寿宫殿宇,
        取用金甄八千六百四十块有奇,
        一尺七寸金甄万一千八十块有奇。
        令江苏巡抚敬谨烧造搭解运抵通州。
        四十八年,
        建造辟雍殿座,
        取用二尺金砖千三百块,
        令江苏巡抚敬谨烧造,
        搭解运抵通州。
        ”可知其运载线路与漕运大致相同,
        先由京杭大运河运到河北通县,
        然后再转陆路运至京师。
        然有时漕船难以带运,
        则雇募民船装运,
        如前引《工料史书》有“康熙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题,
        十月初九日奉旨该部务议题钦此。
        该臣等查得江南江西总督带管江宁巡抚部务付腊塔疏称成造金砖……又漕船难于带运,
        雇募民船装运始克无误等语,
        该抚将金砖敬谨精细一色烧造,
        仍于粮船装载运送”等记载。
        “金砖”若雇用民船运送,
        船工一般则由窑工中抽夫充当(苏州地区一般民众均娴于使船),
        因苏州至北京水路路程遥远,
        往返几近一年之久,
        栉风沐雨,
        十分艰辛,
        “昼夜不绝起集,
        军夫接递,
        ……凌冒风雨,
        送往迎来,
        艰苦万状”。
        船工跟窑工一样,
        致有因劳累而死的。
        如今御窑里尚有桥名曰“望郎泾桥”,
        古老相传,
        即是因窑工家属翘首盼望送“金砖”的船工早日归来而得名的。


        据传“金砖”启运时,
        陆墓元和塘(今称市河)河面上,
        运送“金砖”的官船打着“苏州府”的灯笼,
        扯起皇帝的龙旗,
        驶入大运河北上,
        情景甚是壮观。
        运送“金砖”的船只所过州县,
        地方官都要隆重迎送,
        派人护卫,
        直到京畿。


        明初朱元璋营建南京宫室,
        尚不骛雕琢奇丽,
        以元大都大明殿“皆用浚州花版石磨以核桃文彩若镜”之“文石秋瓦地”,
        极为考究,
        有言“瑞州出文石,
        可琢以秋瓦地”者,
        太祖曰:“敦崇俭朴,
        犹恐习奢,
        好尚华美,
        岂不过侈?……但构为宫室,
        已觉作者之劳,
        况远取文石,
        能不厉民乎?”其后永乐各朝,
        渐趋豪侈,
        皇室的奢靡,
        给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近代劳民者莫如营作宫室,
        精工玩好”,
        “今营作频年不休,
        ……岂宜独役而不加恤哉!”“永乐中,
        建都北平,
        漕运转输,
        始倍其耗,
        由是(苏州)民不堪命,
        逋负死亡者多矣。
        ”正德、嘉靖年间,
        更是变本加厉,
        因营造宫室,
        土木繁兴,
        采木烧造之役半天下,
        民困日深。
        “四川、湖广、贵州之采大木者,
        江西、浙江之采杉木者,
        山西、真定等府之采杂木者,
        劳顿万状。
        应天、苏、松、常、镇五府又以成造大砖民间耗费不赀,
        而窑户之逃窜过半”。
        明陆延枝《说听》卷下具体记有嘉靖时苏州陆墓一窑户钱鼎因无力完成烧造大砖任务,
        “负官银遁走南京”,
        又“下丹阳”“适无锡”,
        至岁暮还家,
        其长子已被官府索逼身亡的悲惨故事。
        曾于嘉靖十年前后住苏州三年“亲督金砖五万块于京”的张问之,
        正是有感于此扰民秕政,
        作《造砖图说》以达上听。
        “明时苏州造砖,
        窑户扰累,
        有自杀者。
        工部郎中张问之督役目见,
        乃以采炼烧造之艰,
        每事绘图贴说,
        曰造砖之《图说》。
        世以郑介夫绘流民比之。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7(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