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清代的御窑

        作者:核实中..2010-01-12 09:45:34 来源:网络

        康熙窑 康熙(1662—1722年)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
        清代的御窑多以督陶官吏的姓氏称呼,
        康熙时著名的有臧窑、郎窑。
        1680年至1688年(康熙十九至二十七年),
        清廷派遣工部郎中臧应先到景德镇御窑督造,
        这时的御窑称为臧窑。
        臧窑器,
        瓷土粘腻,
        质地莹薄,
        诸色兼备。
        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最佳。
        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等品种也都美。
        臧窑的青花五彩器,
        多仿造宣德、成化时的精品,
        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
        当时人争相传说臧氏曾得力于神助,
        《景德镇陶录》说,
        “臧公督陶,
        每见神指画呵护于窑火中,
        则其器官宜精矣”。
        臧氏善于发掘和继承优秀的历史遗产,
        其制品巧夺天工,
        一般人不能理解,
        因缘附会,
        便说他得到神人的臂助。
        这类传说,
        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
        被人们当作真有那么一回事而记载下来,
        是不足为怪的。


        郎窑 是指1705—1712年(康熙四十四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御窑时出产的瓷器。
        郎窑以模仿明代宣德和成化窑器而著称。
        郎窑的青花白地盘,
        人“以为真宣也”;郎窑的脱胎极薄白碗,
        “与真成毫发不爽”。
        郎窑仿制的宣德、成化制品,
        几可乱真。
        尤其以仿制明代宣德宝石红釉最为成功。
        人们习惯称人为“郎窑红”。
        郎窑红有两种,
        一种深红,
        一种鲜红。
        色泽鲜丽浓艳,
        不仅完全恢复了明代的祭红,
        而且超过了祭红。
        因像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
        法国人称之为“牛血红”。
        郎窑红釉透亮垂流,
        口沿处因釉层稀薄,
        铜分子在高温下容易挥发、氧化,
        现出一轮白线,
        俗称“灯草边”。
        釉在高温下自然流淌,
        越往下,
        色泽越浓艳鲜亮,
        至底部旋削,
        使流釉不过足,
        因此有“脱口垂足郎不流”的说法。
        郎窑五彩,
        由古彩发展到粉彩,
        创造了珐琅彩,
        发展了素三彩。
        素三彩是指不用红色,
        而以黄、绿、紫等色为主要色调的彩瓷。
        素三彩在明代已问世,
        至正德时已很精致,
        清代康熙时素三彩由黄、绿、紫三色增加了蓝彩,
        色彩更加丰富多变。
        珐琅彩又名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是从国外引入的彩料,
        颜色稳定,
        便于绘制精细的彩图,
        由于彩料较厚,
        使色彩更富有立体感。
        珐琅彩创始于康熙时期,
        至雍正、乾隆时期,
        其制品更为出色。
        粉彩是在五彩基础上,
        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它也是创始于康熙时期,
        而至雍正、乾隆时期才臻于完善。


        雍正窑 雍正(1723—1735年)是清世宗胤祺的年号。
        1726年(雍正四年),
        清廷派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兼管御器厂窑务。
        唐英、刘伴阮先后驻厂协理窑务。
        年窑“选料奉造,
        极其精雅”。
        “琢器多卵色,
        圆类莹素如银,
        皆兼青彩,
        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尤以天青、祭红为最好。
        这时青花仿宣德,
        五彩仿成化,
        连款识一并仿造。
        这些仿制的宣德、成化窑器,
        由于工艺高超,
        往往不易辩认。
        釉色丰富多彩,
        有一二十种之多,
        其中如胭脂水釉,
        达极高水平,
        胎质极薄,
        里釉极白,
        在外釉映照下,
        透出一种鲜艳美丽的粉红色,
        娇嫩欲滴。
        粉彩大行,
        它是由玻璃白配彩料合制而成。
        粉彩的颜色因掺入粉质,
        给人以一种柔和的感觉,
        因而又称为“软彩”。
        粉彩画面以折枝花为多,
        也绘人物故事,
        浓淡明暗,
        色泽多变,
        《陶雅》称它“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娇艳夺目,
        工致殊常”,
        给雍正粉彩以很高的评价。
        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古代瓷器成就最大的时期,
        雍正朝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所以《景德镇陶录》说:“仿古创新,
        实基于此”。


        乾隆窑 乾隆(1736—1795年)是清高宗弘历的年号。
        乾隆窑产品,
        主要指唐英督理窑务时的制品。
        唐英原为内务府员外郎,
        早在1728年(雍正六年)即到景德镇御窑厂“驻厂协理”窑务,
        担任年希尧的副手。
        在1736—1749年(乾隆元年至十四年)、1752—1756年(乾隆十七至二十一年),
        唐英先后任淮安关、九江关监督,
        兼理景德镇窑务。
        唐英不仅一般地管理厂务,
        完成朝廷交办的大量瓷件,
        而且深入窑厂,
        研讨工艺,
        在仿造和创新上成就显著。
        每年贡献给朝廷的大小盘、碗、锺、碟、瓶、勰、尊、彝等,
        多达57种。
        《景德镇陶录》记述唐英的成就说:“公深谙土脉、火性,
        慎选诸料,
        所造俱精莹纯全,
        又仿肖古名窑诸器,
        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
        无不巧合;萃工呈能,
        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
        土则白壤,
        而埴体厚薄惟腻。
        厂窑至此,
        集大成矣。
        ”乾隆窑继承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精华,
        所仿历代名瓷几乎无所不有,
        同时吸收东、西方艺术,
        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制瓷工艺,
        力求新的创造,
        真可谓集各种技艺之大成,
        冶古今中外于一炉了。


        嘉庆、道光及至清末,
        御窑厂的制品,
        虽然也有一些珍品,
        包括光绪窑的青花瓷,
        但是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生产的衰落,
        景德镇的瓷业也开始走下坡路。
        1916年,
        还有所谓“洪宪窑”。
        袁世凯窃国称帝,
        建号洪宪,
        仿效明、清两代皇帝,
        派遣陶务监督到景德镇督造御用瓷器。
        袁世凯是个短命的皇帝,
        洪宪窑也同样成为短命的“御窑”。


        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样式,
        都经过严格的设计,
        明代由工部设计,
        清代由绣理处设计,
        还要由皇帝亲自审定。
        御器烧成后,
        还要经过严格挑选,
        才向朝廷进贡。
        这些按照设计或样品烧制的御器,
        除皇帝可以任意使用外,
        皇室中的其他成员,
        要按照规定使用。
        如皇太后、皇后的餐具,
        可用黄釉制品,
        贵妃用里白外黄制品,
        一般妃子则用黄地绿龙制品,
        嫔用蓝地黄龙制品,
        贵人则用绿地紫龙制品。
        造型和花纹,
        也有严格规定。
        如琢器中的天圆地方瓶、四方八卦瓶,
        是御用的特制专用型号,
        民间不准烧制。
        又如花纹中的五爪龙和百鹿,
        也不准民间绘制,
        民用瓷器上的龙,
        一脚只能画四爪。
        这些规定,
        都是为了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和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明、清两代御窑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是朝廷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的结果,
        是景德镇聚集了大批能工巧匠和各种技艺人才的结果,
        也是以相当精细的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
        开展了大规模的协作的结果。
        当然,
        也是成千万的工匠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结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