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篆刻边款艺术

        作者:核实中..2010-01-11 13:48:35 来源:网络

        边款艺术是整个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边款,
        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
        它起源于隋唐。
        当时制印部门的工匠,
        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制印年记、编号和释文等内容,
        虽然还称不上艺术,
        但已形成了边款艺术的雏形。
        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
        后来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


        边款艺术的发展与石质印材的发现、应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隋唐宋元时期,
        官印边款之所以文字简短,
        可能所用质地坚硬的金、玉等印材有关,
        与当时印章仍以实有关。
        而随着印章至明清时已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品t艺术性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可以这样认为:边款艺术几乎是与流派印章的兴起步的。
        明代的文彭、何震在这一领域内是杰出的拓贵了邓石如、丁敬之后,
        历代篆刻家在边款创作中以用刀风格及种类的变化而各显神通。
        这一时期的边款风书水准之高,
        堪称空前,
        并因此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
        荣局面,
        成了边款艺术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页。


        边款在形式上有阳款与阴款之分,
        在用刀上有单刀、冲刀、切刀及冲切兼用之别,
        在书体上融真草隶篆、一体,
        在风格上雄强与婉约并存,
        在内容上则由作者单刻印的年月和署名,
        发展为或有感而发,
        或叙事抒情,
        考辨,
        涉及面极其广泛。
        这样,
        边款就成了一门集书法章法、绘画及文学、史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边款刻法]

        先将印章要刻的一面用墨涂一遍,
        这样能看清用刀的效果。
        如刻一面边款,
        应当是刻在印面的右边,
        盖印时其款就在左边,
        这样只要根据边款方向也可以避免印章位置盖颠倒。


        具体的刻法是:用刀角切刻下去,
        “点”以刀上锋侧势切刻,
        “横”以刀锋由右向左下行刀,
        下刀时略重,
        “竖”下刀时略重,
        “转折”一般单刀刻,
        转折处分两刀完成,
        有时看起来像一刀。
        懂得单刀楷书边款刀法后,
        多临多练即可掌握。
        至于行草印款可取法邓石如、吴让之,
        魏碑可取法赵之谦,
        篆书可取法吴昌硕诸家。


        印款的创作应注意两点:一是文字可记事、记兴、记时,
        也可发表艺术体会与见解,
        但文句要清雅有味;二是印款的章法与形式要考虑与印面搭配的效果,
        使其相得益彰。


        [边款拓法]

        工具需有棕帚、拓包、砚台、墨、羊毫笔、清水、拷贝纸、连史纸等。


        先将印款面擦干净,
        然后用毛笔醺水涂石面使其微湿,
        水中也可以加少许浆糊。
        然后将连史纸(或薄而匀的宣纸)蒙在石上,
        正面朝上,
        这样纸贴石面部分全湿。
        然后将拷贝纸覆盖在连史纸上,
        用棕帚在拷贝纸上刷,
        开始要轻一些,
        不能因湿而把纸穿透。
        换纸仅覆在上面按擦,
        使连史纸完全陷进边款字口内,
        锋芒清楚,
        然后用拓包上墨。
        其墨必须是新磨的墨或新鲜的墨汁,
        不能用宿墨。
        拓包要少蘸墨,
        使其受墨平匀,
        可先在纸上试一试(墨不可太浓),
        然后在纸上快速地拍打(不能平拖),
        墨色逐步加深。
        墨色浓厚发光的称“鸟金拓”,
        淡墨浅浅地匀拓的,
        称作“蝉翼拓”,
        但都以字口清晰为要点。
        拓好后等墨干即可将连史纸揭下,
        拓款就完成了。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9(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