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毋剿说,毋雷同--对摄影艺术作品雷同现象的透视

        作者:核实中..2009-12-25 15:30:43 来源:网络

        【提要】摄影艺术作品雷同现象由来已久,探其形式,常见有明仿、潜化、巧合三种;究其成因,主要是"预定图式"造成似曾相识,名利驱动产生投机取巧,摄影比赛带来负面效应;对其防范,首先是观念上突破,其次是制度上创新。
        "毋剿说,毋雷同。"出自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意思是:不要把别人的言论作为自己的说法,不要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把它作为做人、处世、从艺的道德准则。而事实也反复证明,只有那些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个性鲜明的人?quot;活"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面对先辈提出的准则,我们扪心自问,是朝它接近了,还是背它远去了。

        归纳我国近几年摄影艺术作品中的雷同现象,常见的至少有三种:
        一是"明仿 ",即作者有意模仿而产生之雷同。明仿又可分两类:一类是初学阶段的"描红"式模仿,另一类是创作过程中的"剽窃"式模仿。前者属于"技巧"范畴,后者则属于摄影"道德"问题了。这里,"剽窃"式模仿才是我们要讨论和防范的重点。
        二是"潜化",即作者无意模仿而产生之雷同。这一现象,多见于已有一定摄龄,对前人的作品已烂熟于胸的摄影人身上。别人的经典和经验,昔日是助其入门的"功臣",今日却成为累其创新的"祸首"了。此类情况,是摄影人防范和克服的难点。
        三是"巧合",即殊途同归而产生之雷同。这类现象,文学领域中也有,如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样式神话,就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惊人相似的情况。摄影领域里这种"英雄所见略同"式的、"不约而同"型的、"异口同声"出的"巧合",对摄影人的挑战更严峻。
        ……

        面对摄影艺术作品的雷同现象,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然而,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预定图式"造成似曾相识。从心理学和视觉研究的角度看,由于作者对前人艺术作品的感受,会在其大脑皮层上沉积起相应的记忆痕迹(即"预定图式"),因而使作者投入世界的每一瞥中,都浸染着这个潜在的痕迹。在这种"图式"的召唤下,作者在不自觉中"按图索骥"。他们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寻找着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创作就成了"看他要摄的东西,而不是摄他看到的东西。"
        第二方面:名利驱动产生投机取巧。摄影作品得奖与否,本来旨在评判作品本身艺术水准优劣和高低。然而,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得奖作品的附加成分越来越多:诸如晋升加工资,评先进分房子,摄影协会得位子等等,如此诱人的丰厚回报和意外收获,驱动着一些摄影人无暇顾及作品的艺术、学术意义,而一心只想得大奖,快得奖。然而,创新艰难,模仿他人佳作而获奖的办法又是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捷径,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方面,摄影比赛带来负面效益。我国现行"服役"了近半个世纪的摄影展览和比赛模式,在立下了汗马功劳以后,其自身的缺陷也日益显现出来了。其中奖牌(尤其是金牌)所引起的"一窝蜂"跟着模仿的"马太效应",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也是造成在全国上下各级各类艺术影展、影赛中"孪生姐妹"频频出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上述原因外,摄影人的从众心理,大兵团作战的创作方法,摄影本身的写真特性,以其使用相同器材(尤其是同焦镜头)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摄影艺术作品雷同的因素。

        既然摄影艺术作品雷同问题是通病,是顽敌,而且其成因有些还一时无法根除,因此,悲观的想法、速胜的念头都要不得,打"持久战"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首先,观念上要突破。摄影艺术作品的雷同,说到底是人的思想的雷同。因此,要克服雷同现象,减少雷同作品,归根结蒂要从思想上找根源,观念上去突破。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人文大环境,却是一个对"同"偏好,对"异"偏见的现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理论基础,有欣赏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同理想,有习惯于一言堂、一刀切、统一模式、舆论一律的集体无意识,更有"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中庸的处世之道。这些尘封厚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严重制约着创新意识的复苏、萌芽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对中国文化中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桎梏人们思想创新的观念来一场荡涤。在国门敞开的今天,我们要打破只接受一方思想、听惯一种声音、吸取一类营养的旧模式,建立汲取丰富之养料,接受多彩之思想,让"百花"开放,让"百家"争鸣的新气象。我们要面向整个人类文明,变"近亲繁殖"为"杂交优势",以多元的视角观世界,以多彩的思想看问题,以鲜明的个性搞创作,以新特的思路出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艺术的个性是创新,艺术的特性是唯一,创新成就艺术,复制造成赝品。

        其次,制度上要创新。(一)复设奖项。借鉴电影"金鸡"、"百花"奖评选办法,设立专家评的金、银、铜奖和群众评的金、银、铜奖。一个影展两种奖法,一幅作品两种结果,一个作者两种礼遇,以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促进摄影创作的多样化。(二)设立"原创奖"。原创者,不一定十全十美,或许有欠缺、或许较"前卫",也或许是非主流摄影,但正如时装表演对服装消费观念产生的开拓、刺激、碰撞、领潮等影响一样,"原创奖"的设立,将会激励有志于作品创新的摄影人,以此来改变摄影风气,减少雷同作品的出现。(三)是制定摄影行业纪律。参照体育界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等违禁药物的制裁做法,结合摄影界实际,制定摄影业内纪律。其中,把雷同作品进行定性界定,以后不论入选、获奖与否,一旦发现,取消名次和资格,情节严重的,在业内全国通报。(四)借助现代科技,严把入选关。把国展、国际展所有作品输入电脑,经数字处理后,制成鉴别软件。届时,只要输入新作,电脑就会自动鉴别,从而解决因人工辨别而使雷同作品蒙混过关的问题。(五)是"摄影比赛"向"摄影策展"发展。这一趋势符合国际摄影潮流。最近,广东举办的《中国人本》就是策展人展览。在这里作品只是策展人"用新脉络性信息书写更深刻意涵"的"材料",作品选上与否,纯粹是以是否适合这个新展览所需要的脉络为依据,而决不是对作品好差、优劣的评价。正如台湾摄影人吴嘉宝所说:"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还想要从某人(策展人)对作品所做的选择,找一个对作品价值进行正确判断的权威准则,不仅在观念上与时代脱节,更是找错了对象。"也就是说,随着"摄影策展"制度的确定和完善,摄影人心中的"神位"没有了,脑中的框框消失了,最终评判作品价值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从此,你将以独立的人格、独到的见解、真切的感受、鲜明的个性作为判别价值的标准,而缺乏创新意识、拾人牙慧、似曾相识的作品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雷同现象,其实不仅摄影界有,其他领域同样存在;雷同问题,不仅是一个具体问题,而且可以上升到哲理思考。雷同是老化、是退化,对个人而言是创新之泉的枯竭和个性的泯灭,对一个民族而言是创造的灵魂蒙上了尘垢,对人类而言是人这一物种在进化路上的倒退。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3(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