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大底机、135机和风光摄影的关系

        作者:核实中..2009-12-25 12:43:53 来源:网络

        也许是受到安塞亚当斯为代表的风光摄影的影响,提起风光摄影,大家就联想起大型页片的相机。但我觉得,对那一代摄影者的肯定应该是他们的艺术,而不是他们用的器材。当我们把摄影发展中的积习错当作是传统,因而忽视了摄影术的进步对摄影者带来的创新机会,墨守成规,就可能赋予自己没有必要的局限和负担。

        有人说,布列松摄影的成就和他熟练地掌握135型相机是分不开的。135型相机发挥了摄影的瞬间性、突发性和发现性(注一)。布列松进行人文社会题材的拍摄,135型相机帮助他对“决定性瞬间”的追求。至于风光摄影,选择的对象是大自然景物。如果说我们把大自然看做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题材,135型相机也可以一样地有助于摄影者追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自然发生的瞬息多变的千姿百态。

        对我来说,到野外摄影,我多半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考虑拍什么样的照片。如果说我决定到名山大川的地区去,也只不过象是到街头去拍摄人文活动,去到充满拍摄机会的热闹大街一样。能够在这条“街”找到什么就完全看当时的情况。这时候,我的态度是“不是我想拍什么,而是老天爷让我拍什么”。我很少会呆在一处地方等照片。除了自己没有耐心和执着之外,我总觉得那样什么都想定当了(太阳是那边出来的,什么时候前面的山头正好吃到光而且照到那一部分……)而等照片出来,可能会非常的完整,但视觉上难得有爆发的冲击力。这就象绘图员画出的工程图,已缺乏画家笔下作品所流露的随意和个性。

        因为这是我创作的态度,135型相机就相对地更合适我的要求。它的轻便和操作的简单更能应付突发的情况(突发性)和瞬间即逝的变化(瞬间性)。而且通过快速连续的拍摄,不会失掉意想不到的高潮。一般情况下,如果我抓不到瞬间的变化,那只能怪自己的反应太迟钝了。

        135型相机的另外优势,就是能够在合理的消费水准配有不同焦距的镜头,而且相对较轻便,可以由自己带到野外探讨局部或细节的变化所能带给我对“天人之际”的认识,表现出“独具慧眼”的发现。譬如说,配在135型相机的四百毫米镜头摄取的角度是5度,重量一般也不超过一公斤左右。如果要用大型相机能够达到同样效果的镜头,不要说一般情况不一定能够买到,即使有,它的重量和价格都是非常可观。无怪乎我们看到的大型相机拍得的,多半是全景而不是局部(注二)。

        大型相机和镜头的重量也足以限制摄影者的行动。如果风光摄影者离开了公路,他能够把器材扛得多远?这也就使得大型器材的摄影者,常要依赖助手为他服务。但这样制作队伍的行动,拍摄电影和广告还可以,用在艺术创作就会分散摄影者注意力的集中,很难拍出有个性或有深度的作品。更何况这样的操作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瞬间性和突发性了。

        风光摄影的器材选择,除这些根据摄影特性的分析之外,还有较为抽象甚至具有美学探讨的论点。在亚当斯的时代,风行的美学理论是所谓“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对它的追随者来说,工业革命带来了战胜自然的工业和科学。精密细腻而完美的工业产品本身表现的就是美感。在这种观点下,亚当斯的照片,尽管是以大自然风光为题材,我们欣赏时,仍要着眼于细腻得纤毫毕露的制作。对于“构成主义”派的欣赏者来说,这样的作品和用微距镜头拍得的机械齿轮的照片,都是以光亮规律的绝对性来表现美感。但这也就是有人批评亚当斯的作品有机械齿轮一样的冷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风光,本是人类对于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大自然的写照。而且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下,我们也可以以景寄情地把它人格化。因为我们看到的是道德经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衝气以为和”的世界。我们的追求就不是亚当斯用大型相机表现的精密细腻的绝对性完美。事实上这种绝对性的追求和“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穷”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推溯摄影发展的过程,约翰萨考斯基(注三)曾指出技术的改变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不论是镜头的设计和生产,还是胶卷的涂膜和相片的制作,今天的摄影技术远超越了亚当斯时代所掌握的。今天的技术已经使得135型相机拍摄的照片有普遍应用的可能性(注四),我们似乎更应该利用这些科技的进步去追求艺术的创新,是否有必要去坚持过去的标准是值得商榷的。

        当然,摄影的追求难有绝对的价值观。任何器材都有它的利弊,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我这里想说的是,我比较重视风光摄影追求的特性(瞬间性、突发性和发现性),135型相机更能够让我发挥。对艺术创新的追求,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成为积习的囚犯。

        ************
        注一:尽管说瞬间性和突发性都是指摄影的快速记录能力,但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所谓瞬间性是说相机的快门速度可以让摄影者拍到瞬间即逝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有时是可以预料的。譬如说日全蚀虽然瞬间即逝,它的发生却早就测定的。摄影者只要手脚快,是可以“等”到的。可是有很多情况是意料不到而且很难有重复再现的可能。这就是突发性。

        注二:即使说我们可以利用裁剪的手段得到局部的特写,不同镜头的透视度还是会有不同的效果。何况大型相机的优势之一是底片的尺寸,如果老是考虑拍摄后的剪裁,把底片剪得和35毫米片差不多大小,那就把大型相机的优势去掉了。

        注三:见萨考斯基为纪念摄影术发明一百五十周年而撰写的《到目前的摄影》。他的命题充分说明了摄影不是墨守成规的艺术。

        注四:很多人说,他们用大相机拍照是为了印刷的应用。目前(特别是在国内)大家都认识到,印刷业的“硬件”都是世界先进水准的,但操作的“技术管理”却跟不上。从这个角度看,有些摄影者用大相机,如果不是“杀鸡用牛刀”的话,至少是对印刷业积习的迁就,和摄影追求的本身无关。

        摘自香港《摄影画报》1999年,411期

        知识搜索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842(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