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三难仿”识破伪古玉画皮

        作者:核实中..2009-12-24 16:56:02 来源:网络

        伪古玉,即假冒古代之玉器。包括两种,一是在慕古仿古思潮影响下,不以营利为目的,仿照古代玉器的器形和花纹而制造的玉器;二是为供应市场需求,以获利为目的,参照或仿照古代玉器的器形和花纹而制造的玉器。对于这样的玉器,我们该如何辨别呢?

        笔者认为,对于古玉难仿之处,如果我们能熟知并能予以破解,就能成功地分辨出真假古玉。伪古玉,主要有三个方面难以仿得真、像。

        一、形可仿神不可仿。

        为什么伪古玉“形似尚可仿,神似不可求”呢?中国玉器发展史告诉我们,史前玉工对玉的碾琢,不仅是极其严肃认真的,而且肯定是怀着虔诚和崇拜的心态去工作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红山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玉器,才有了良渚文化中的神人纹、兽面纹玉器。后人在仿制这些时期的玉器时,由于没有对神灵、对祖先、对图腾的崇拜之情,因此,他们也就碾琢不出古玉所蕴藏的神韵。

        二、纹饰可仿工艺不可仿。

        纹饰在玉器碾琢中的作用,不仅反映了该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希望追求,还起到对玉器的美化装饰作用,在传达人们审美观念的同时,增加了玉器的艺术价值。无论是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神人纹饰、兽面纹饰,汉唐的飞天纹饰,历代的龙凤纹饰,还是元金的春水秋山,明清的花草纹饰、诗文图案,无不反映着当时人们的思想意愿和审美情趣。古代有权势的人们将自己的希望、追求和生活情趣通过玉工在玉器上予以反映,如果玉工的碾琢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会对玉工作出严厉的惩罚。仿古玉工们只能按图索骥,但却不知道“骥”的体力、脾性等。

        三、沁可仿内沁不可仿。

        玉器入土千百年后,由于玉质受土壤中酸碱物质及其他化学成份的侵蚀,会出现斑纹、钙化或石化的现象,并呈现出一定的色彩,这就是沁。伪古玉的制作者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于是仿效自然沁色,用药物或者有关原料通过一定工艺手段做成人工沁。

        根据专家们了解和描述的伪古玉沁色法,结合实物观察,人工沁色大致有以下数种情况:①色泽单一,无过渡色可循;②浓色重染,过于鲜艳;③越是瑕疵、绺裂处染色越重;④着色处过巧,令人质疑;⑤沁色浓淡均匀,缺少变化;⑥沁色有斑点脱落现象;⑦专在绺裂处沁色;⑧凡是稍浓的琥珀色沁,其下均有疏密不等的人工坑点。

        沁色,不管是鸡骨白、黑漆古,还是琥珀色,无外乎是褐黄、黑、白等色彩的变化。人工染色法,无论是使用浸色法,还是烧烤法,都是“急功近利之作”。

        以上三点,既是玉工仿制的难题,也是收藏者辨伪的着力点。我们只要坚持“三多”,即多摸实物、多看书、多总结实践,是会走出伪古玉为我们设置的“迷魂阵”的。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7(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6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