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篆刻使用的書體2

        作者:核实中..2009-11-30 10:57:46 来源:网络

          三、別體篆


          篆書使用的時間頗長,在商周秦之際,大小篆通行的時候,往往將書體圖案化,便有了殳書、虫書、魚書、鳥書等體式。漢以後,以隸書為實用體,篆書除在璽印、碑額、亙當以及比較正式的文牘方面才偶一使用,在民間對篆書已不再重視。魏晉楷書草書風行,自然對篆書亦不甚經意。至唐人李陽冰出,始成一代篆書之宗師,然一般學者均悟參新體│楷書、草書,鮮有能注意篆書者,其間有能為篆書者,亦多托跡先賢或假借神仙之事,玄乎其說,致使漢代以後多沿東漢徐安之說法。東漢以前之書為五十六種體式,且唐人陸續增加,於是,僅篆書一類,其別體即不下百種之多,後世更以之入印,使印章之內諸體雜陳,千奇百怪。其中雖不乏與文學之遞變有關者,但絕大多數均係自炫古奧,識者見之,皆嗤之以鼻。而初學者則每為其所惑,取捨之間,實不可不慎。


          以別體異篆入印,自唐人始,而明人尤甚。清初印人汪啟淑倡導印學,不遺餘力,然以當時風尚,別體異篆之入印者,亦復不少。即以「飛鴻堂印譜」而論,其中之別體篆法不下百方,雖亦有若干可觀者,然多數仍流於浮濫,不足為後世法。茲將習見者舉出若干,可見一斑。


          圖一為麟書「青山佳句中」、圖二為轉宿書「安神定息」、圖三為纓絡篆「口誦心存」、圖四為龍爪書「瑤琴微弄」、圖五為鸞鳳書「平陽世家」、圖六為刻符書「身依性善」、圖七為飛白書「永寶」、圖八為蝌蚪文「泉石嘯傲」、圖九為金錯篆「漁古」、圖十為垂雲書「寄與」、圖十一為芝英篆「棲心空寂」、圖十三為龜書「世昌」、圖十四為穗書「永寧」、圖十五為爛銅篆「退隱衡門與俗」「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明清之際爛銅文多作此態,至清末大變,以古印之實物為依歸,斑剝蒼古,甚有意緻。丁二仲,易大厂皆其中能手。圖十六為草篆「飛鴻堂」「友梅」,「友梅」為近代印人鄧爾雅所作,係略法明人草篆法。由梅字木旁的一直筆及每字中間的兩點,可以看出筆勢的快捷,但不似上印「飛鴻堂」那樣鋒芒暴露的樣子,一雅一俗,一看即知。圖十七為三墳書(或稱墳書)「人生幾何恰便是一枕夢南柯」「掩卷焚香」,後者藏紫雪樓,款為「雪漁」。字體橫重直輕,尚不脫篆書面目,金農之隸書即本於此。圖十八為欹文「秋梧雨」「掩重門淺醉閒眠」,上印見小石山房印譜,較佳。下印傾斜無度,便浮亂不能入目。圖十九為古文奇字「一簾【【】】雨竹聲喧」「憂國願年豐」。圖二十為雙鉤體(飛白的一種)「移華閣」「掃華閣」,「移華閣」為鄧石如刻,「掃華閣」為今年張慕漁刻。圖廿一為九疊文「文行忠信「張爰之印」,前者為元代之印,後者為今人曾紹杰為張大千治印。圖廿二為殳書「接治」「王梁私印」「張應」,均為漢印,上下二印為玉質,甚精緻,古人之精工製作者,多加以美化,此種書體多見於兵器上及印章上。「王梁私印」純為殳書,其他二印係殳書與魚書合寫。故殳書中有魚形。即謂之魚書,有鳥形者,即謂之鳥書。圖廿三為鳥書,圖廿四之中間一方亦鳥書,係周璽,是知鳥篆與殳書一樣,起源甚早,也是一種美化的篆體書。圖廿三上「張爰私印」為今人曾紹杰刻,下「瀟湘畫樓」為近人方介堪作,皆是仿古鳥書之印。圖廿四為魚書「王武」「侯志」,橫筆幾全作魚形,也是漢人通用的一種華美的刻法。


          統觀以上所舉各印,大體而言,圖一至十四,近代印人亦不復使用此種書體入印,因為大多係畫蛇添足,除去裝飾性之外,並無意義,其體式雖異,然終不雅,故近人所採用者除大小二篆外,平整者則用摹印篆(或稱繆篆,即漢印的印文體)。其間,偶爾亦用古文奇字之有據者,或用雙鉤飛白以異其體材,或用虫、鳥、魚、殳書以增其華麗,有的更用九疊文以表現甚繁密整飭,或效古印之斑剝而成爛銅之體。然究屬別格,不能與漢印及大小二篆分庭抗禮。學習篆刻的人,不可為這些稀奇古怪的篆書所擾,而棄正途於不顧。本篇所述,亦僅止使學者知所正偽,不至入歧途而已。


          〈四)隸書及其他書體


          篆刻所用的書體當然是篆,篆書的變化極多,並且適於在方寸之間發揮它的藝術性,所以治印的人大多數都以篆書為主。自從漢代隸書流行之後,官府及民間書寫的書體則甚少有篆書出現。篆書很快地就被人視作一種古老的、莊嚴的書體而不再被使用了。到了晉唐時代,楷書完全代替了隸書,行草被士大夫階級運用熟練的筆法,寫出超逸灑脫的字來,使書法成為高深抽象的藝術品,篆書被人使用的機會便更少了。所以唐代的印章,使用的篆書,便有隸書的筆韻夾雜在內,一方面是為了容易認識,一方面也是那一個時代篆書的特色。宋代因襲唐代的制度,印章改變甚少,但民間的印章,則以小篆為尚。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民間的印章大事改變,以隸書及楷書入印,並流行花押。篆書的印章,除了文人墨客及士大夫們使用之外,一般平民便都不再用篆書刻印了。這也便是現在社會上一般人使用楷書刻印的來源。但到了明代,印章有了重大的改革,文三橋何雪漁等人對印藝的復興,具有很大的革新力量。文人墨客們使用的印章,不再是纖弱的小篆,而採用漢印模式的繆篆,使印有了章法與筆法的韻緻,並且能夠以熟練的刀法表現出印章的藝術性。明代末年,有一位莆田人宋比玉,專用隸書入印,這種刻法,也護得若干文人的支持。於是以隸書入印,便也成了藝術範圍中的一環了。宋比玉以後,隸書的印章,曾因浙皖兩派的盛行而在文人的使用範圍內消失,但明爽簡勁易於辯識的隸書終因在印章上有它的特色,而至民國初年再度抬起頭來。廣東的篆刻家們,對隸書有偏好,簡琴齋、鄧爾雅、耀叔重等,便是常常用隸書刻印的名家,他們的隸書印,多雜有北朝碑意,也可以說是北朝與隸書的合體。結體有疏有密,筆意挺勁有力,再加上刀刻的金石趣,便成了既通俗又典雅的印章了。圖一、二、三所示為簡琴齋作「宗仰三民」「千石樓」「餘閒」。有的挺勁,有的蒼渾,如窺漢分,意趣盎然。圖四、五、六為鄧爾雅所刻「綠綺臺」「鄧」「啟康清玩」,四、五兩印是純法隸書,圖四圓渾清雅,圖五厚重簡當。但圖六則有篆隸相合之意,隸書是面貌,篆書作精神,無怪鄧爾雅先生被推崇為學黃牧甫最有成就的印人了。圖七、八為羅瑛(叔重)所刻「故家喬木」「共此天涯」,此兩印以細挺縱橫見長,不造作、不光俗,也是隸書印的佳作。


          篆隸入印以外,楷、行、草皆可入印,楷書入印,唐代已有之,但民國以後,以楷入印的,多採用北朝書體,這當然是受了清代尊碑抑帖的影響,對北碑喜好及攻習的緣故。但北碑在刻製時能剛樸並見,容易刻出筆以外的意趣來,也是很大的原因。圖九、圖十是簡琴齋所刻,圓渾自然,猶如由隸始進於楷,樸實可喜。圖十一為鄧爾雅刻,則完全仿北碑挺勁一路,並以佛像為主,直是六朝造象的縮寫。圖十二、圖十三是簡琴齋刻,是行書的面貌,而滲以隸書的筆意,看起來便覺得不俗了。至於以草書入印,我在北平讀書的時候,曾看到壽石工先生以詞句刻成的草書印,他的學生也有若干人刻過,但手邊沒有資料,只好有待來日再補充了。


          除了以中國的文字刻印外,用外國文字入印的,遠在唐宋時弋便已實用了,女貞文、西夏文以及元代的蒙古文、清代的滿文均曾有官印,為數且不少。近代更有人以英文入印(圖十四、陳昭貳刻),鈐於畫件,不但國人在西畫(油畫、水彩等)上使用,在國畫上也可使用,這大多數是希望流傳至異邦,使人容易辨識。陳昭貳兄,五年前曾用國音字母刻了一方印使用,他把「陳」「昭」「貳」三字所用的拚音字母,經過安排,刻成一方很像徽字的國音印(圖十五),細心人可以依他的排列讀出左右兩個字母是陳,中間則是昭貳,就連四聲符號也刻了上去,實是前人所無,開了印史的先例。但這種新的嘗試,未能繼續下去,只是偶然拿來作消遣而已。如果談篆刻的藝術性,則仍以篆書為尚,其他書體,實在有大巫小巫之分了。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