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中国画的由来及类别

        作者:核实中..2009-11-12 15:46:39 来源:网络

        近代中国画风的演变,按时间的先后,可作以下六点特征性的概括分析:



          1、阴阳的凹凸表现



          近代中国画最早发生的变革表现在对人物肖像阴阳凹凸的渲染方面,最早可上溯到16-17世纪之间的明代人物画家曾鲸(字波臣),史籍记载他画人物,如镜取影,咄咄逼真,用淡墨渲染数十遍,必使凹凸分明而后止。陈衡恪认为他是受西洋画影响所致;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也认为他的画风是利玛窦来华后影响的结果。今人则多认为这两家说法皆无史料根据,不足为凭;甚至因为曾鲸的肖像画尚未如西洋人物画那样作半边明半边暗(即受光与背光)的技术处理,多采取平光的处理手法,而断言曾鲸的画风与西洋画风毫不相干。我们认为:陈衡恪和大村西崖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画风是时代风气所致,时风是渐变的,未必都有明确史料记载,未见记载而从画风演变的事实作判断,正说明了陈衡恪、大村西崖目光敏锐,看到了实质,作了阐述,补充了画史记载的不足。至于曾鲸笔下的肖像画作平光处理,更是中国画风渐变的必然。演变之初,不可能全盘吸收,只要受点启发,对传统作一些改变,便是革新。事实证明,直到郎士宁入值清廷,皇帝仍不允许他画"阴阳脸",因为这种画法不符合中国人当时的欣赏习题。曾鲸的高明正在于受西洋画启发,对传统技法作了一点改进,使中国人物画更富有立体感,并形成了影响当时和后世的"波臣派"。



          2、空间透视与章法布局



          康熙、雍正年间,正式有西洋画家入值清廷,中国画家与西洋画家互相影响,画风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表现在构图、布局和画面的空间处理方面。焦秉贞的《耕织图》和吴历的《柳村秋思图》可作为这一时期画风演变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景物近大远小,道路曲折纵深,近景大面积地遮挡远景。这样的手法在以前的中国画中几乎是见不到的。



          以上所论两点特征尚处于中国画向近代渐变的前奏阶段。更大的变化,即质变性飞跃,则发生在海上画派崛起以后的18-19世纪,自海上画派开始,中国画的变革才从造型、色彩、人体结构直到当代的抽象、变形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3、写意造型



          这一变化最突出地表现在花鸟画方面。



          中国花鸟画的写意造型经明代徐渭、陈淳、林良、沈周、唐寅到清代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已十分成熟。近代花鸟画在继承明清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用笔方面,因清代金石考据之风盛行,书法和花鸟画用笔皆受金石美学风格的影响,追求"金石味",用笔更加强调中锋,强调线条内在变化的丰富,力求厚重、老辣。赵之谦、吴昌硕是典型代表。山水则有黄宾虹,笔墨双高,尤擅用墨,堪为现代大师。



          4、色彩



          用色方面,古代花鸟画设色多以工笔双勾填彩。明清有泼墨没骨写意,但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近代、尤其是现代花鸟画,一变以墨为主的传统,常常是色墨并重,甚至以色为主,色彩厚重、浓烈、夸张,以色当墨,用色如用墨一样地讲求笔法,当以任伯年、吴吕硕、齐白石、关良、朱屺瞻等为典型;也有以油画、水彩画法入画者,如傅抱石、林风眠、岭南画派等。



          5、写实造型



          20世纪大批留学生出国求学,引入了西方对景物写生的科学方法,西方讲究形体、解剖、结构、明暗、空间感的观念影响到中国画坛,出现了徐悲鸿、张书、蒋兆和等注重写实造型的画家。这种画风一直影响到延安时期的木刻运动、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和文化大革命新时期对工农民形象的表现,使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人物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当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生了抽象、变形的风格。



          6、构图的多样化



          焦秉贞、吴因在章法上的革新仅仅是有限的量变,本质上还停留在古代。油画、水彩画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画章法才发生了质变,在古代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正方形、黄金比、焦点透视等构图,被现代中国画家所时常采用。



          以上六个方面是近代画风衍变的六个阶段,也是六种特征。当然,一件近代作品不可能同时具备这六种特征,多数只具备其中一个特征,也有的多种特征齐备。还有的近代绘画没有时代特征,纯然模仿古人,这样的画家不可能是划时代的大家,但如果画得很好,也同样具有一家的收藏价值(如黄秋园)。何况很多近代大家都是从临摹古人起家的,即便是临摹品,对于研究这些大家的艺术,也具有很重要的资料和文物价值。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7(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