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

        作者:核实中..2009-11-05 18:11:51 来源:网络

        艺术品收藏,艺术一般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正宗,所谓不是功能性的,这和陶瓷官窑、青铜器、玉雕都不一样,这些在美术史框架中一般被称之为装饰性艺术或者是实用性、功能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在西方的市场定义中是纯艺术或者是高端艺术,强调的是所谓的无用之用,没有具体的功能,当然中国把艺术定义为纯教化、助人伦,统治阶级加强教化,也是文人修身养性的部分。

        中国作为文物大国,其中最重要的品类就是中国字画,这个意义来说它和史前玉器、三代青铜、唐宋陶瓷等我们熟悉的考古文物系统并列,都是国之重宝。

        在国之重宝中,从我们的博物馆收藏和市场流转角度讲有一个特殊的门类—宋元绘画。

        宋元绘画和其他的艺术类别完全不一样,我国文物规定宋元绘画由于它的稀缺性、纸质材质的脆弱性,一般宋元绘画不出国展览,即使在博物馆展览也要定期定季,重在保藏,同时宋元绘画又是当代绘画的源流和基础,可以说也是后世绘画不可企及的高峰,受到了国家文物系统、博物馆系统、收藏家极力追捧和呵护的特殊文物类别。宋元绘画和明清绘画的流转政策、文物政策,乃至传统收藏史当中的价格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讲这个时期的绘画之前,我们要简单说下五代的绘画,唐以后五代大概五、六十年时间,是中国绘画史发展转变极快的历史时期。接下来是宋元两个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它的大流派、大画家和大景观和线索。

        北宋南宋差不多300年,北宋是山水画长足发展的年代,继承了京观北派的传统,一个是李成,一个是范宽,李成是属于南唐贵胄,不太愿意给别人作画,所以现在画已经很少了。他的子孙后代有做开封府尹的,把他的画都收回去了。所以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就有了哀叹,说他的画已经见不到了。

        现在零散有争议的还有,《早春图》和《溪山行旅图》就是中国早期的代表作。

        国外对于绘画技法的追求基本是在以人体为中心的线索来进行的,从技法来讲,他们有两个技法体系,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不断演进,一直到大家都熟悉的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菲尔文艺复兴盛事时的再现式的真实。中国有它自己的一套技法和逻辑。西方基本在一个焦点透视来表达视觉纵深感和比例关系,还有一点是明暗法,把任何一个绘画当做一个雕塑,把一幅画当做景观的窗口一样在明暗上塑造我们视觉的幻觉。这一套技法在文艺复兴达到了高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有纵深感的境界。

        中国画从早期魏晋时期(四世纪—五世纪)所谓的树大于指,河不容舟,很执著、很幼稚的一种表达方法,但是也充满了情趣。比如说著名的《洛神赋》,也是中国传世的名记,当时的技法还是非常的简单,但是充满了天真的智趣,到《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已经成熟了,《溪山行旅图》上有赶驴的人,郁郁葱葱的树木,所谓雨点皴,倒逆做的山石的描绘,使得其栩栩如生,但是中间用一片云气给隔开了,这叫做空气式的透视法。所以,也表达了一种距离感,避免了西方焦点透视的方法。

        我们的画需要一种清晰的视觉效果以提供一种感受,形成一种判断。即使是西方的美术史工作者也都认为中国这样一种对宇宙充满了敬畏之心的再现式表达,在北宋时期达到了绘画艺术的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在以后也再没有出现过,所以,成为了后世楷模。

        我们讲关仝,范宽、李成三家鼎势,成为了后代的楷模,李成的画留下来的很少,现在留下的更多的是李成这一系的一个学生——郭熙。郭熙的《早春图》,篇幅非常大,三拼整卷,三米多高,整个画面表达了春天的气息,把一座土质山脉描绘成充满了气韵蒸腾,生机勃动的,好像水已经解冻了,树木要萌发了,把早春充满了躁动不安又充满了生机的东西,在一种非常抽象但是又浑然一体的表达中表现了出来。

        多年以后,大概在2000年,郭熙的《秋山行旅图》现身在纽约市场上,被王己千这位老收藏家买了下来。

        《早春图》是郭熙的第一名作。这两幅画是台北故宫镇馆之宝,也是中华民族山水绘画史上的所谓的压轴之作,再也没有更好的典范作品了。这两幅画都是北宋早中期的作品,采用的是中轴线式的构图,雄山大川,气韵蒸腾,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又和大自然的交往。大家可以看到前面的近景和远山的松树,中部烟云流动,空气和云气把远山隔绝开来,但是又联系在一起。

        除了山水以外,现在大家最有兴趣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首都汴梁早春一带的景象,从郊区归来的人慢慢进城,一点点进入繁华的中心城区,后面有各种集市,这一幅画有几千个人物,描绘了北宋的繁华景象。

        在唐以前是贵族社会,宋代以后是市民社会。今天我们从一种贵族统治的指定居住区域慢慢向市民社会的自由居住区域转化,宋元就是一个关键时期,现在市民的迁徙权、就业权也在相关规定下有更多的自由。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结合宋代文献,它是中国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视觉文化资料,可以供我们进一步的研究。除了各行各业,还有城市设置的格局,都可以在这一非常生动直观的画作中来看到,以补充文献记载的不足。这一幅画栩栩如生,五行八作,车龙水马,各种小肆、瓦房、驴马等等,虽然说这一幅画如此栩栩如生,但是我们说百代标程,堪称楷模的宋元绘画只有一个方面在中国美术史上并不是最好的—这就是人物画。唐代是中国人物画的高峰,而宋代已经过去了。

        北宋的风俗画除了《清明上河图》,还有《货郎图》等等,说明了北宋时代已经是一个市民社会了,这和唐代强调军事和纪律的贵族社会格局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提到北宋,我们就不能不提到非常文采风流的皇帝宋徽宗。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位皇帝。在中国现在的收藏史上大家知道的两个皇室收藏最受到藏家推崇,一个是宋徽宗画院的收藏,一个是乾隆皇帝的收藏,乾隆皇帝的收藏有《石渠宝笈》,青铜器的收藏有《西清古鉴》,佛教典籍收藏有一个《天录琳琅》,这是乾隆皇帝收藏佛教艺术品的目录。但是品位远为优雅的是宋徽宗的收藏。

        宋元绘画的四个主要门类。一是山水,山水是两宋最重要和崇高的品类,二是人物画中的风俗画,第三个是徽宗画,他是极其多能的,他花鸟、人物和山水都能够画,但是山水和人物恐怕按照流行的观点,或者学者们所偏向的意见,就更是其他人的代笔之作了。第四个门类就是苏轼和文人画之发轫,这在北宋时期还是一种理论状态,但是理论形态已经非常完备了,这个理论形态要经过元明两代画家的酝酿、实践才发扬光大,最后成为一种统治式的美学表达方式。

        苏轼和王安石的党争是北宋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背景,士大夫各执己见,所谓是中央集权还是藏富于民,王安石倾向改革,苏轼比较保守,所以政治上的这种纷争搅扰使得苏轼在从政之余需要在精神上求得一种解脱,他就强调了所谓的文人画的美学理想追求,他认为画不必追求形似,而要追求所谓的神似,如同定诗非诗人,如果做诗太强调格律也不是什么好诗人了。

        简单说苏轼推翻了所谓的形似的这么一套绘画追求,而追求写意。从物我关系和与观众的关系来说,苏轼把一种适人艺术变成了适己艺术,取决于他人的艺术变成了表达自己感情的艺术,我自己看着合适就行,并不追求一定要满足于他人的视觉想象或者是外界的物体幻觉视觉状态取得某种统一。同时又强调了创作者的身份,他认为所谓士大夫画,就是没有文化修养,不懂的,没有儒家典籍教养,或者不能够为文赋诗的人,只是一种技术人才,而不是文人。文人可以舍弃技术,来追求艺术。

        后来这些东西经过元人的发扬光大,在明末经过董其昌,清代的扬州八怪等等成为一条美学的主线。

        苏轼文人画的系统在理论形态上已经很完备了,在艺术形态上只局限于他周围的一些同仁,也是完全抛弃了外在的形似,追求笔墨的表达,表达不拘形迹,放浪形骸的文人性情。以书法立画成为笔墨,成为了文人最主要的工具和利器,它不是在线条和笔墨的表达上追求趣味,这是当年用毛笔写字的人都在追求的,这是他们的长处。

        南宋四大家是刘李马夏,刘松年有一个《四季山水图》,表达了他非常精微的对于山水自然亭台的描绘,这在故宫博物院都有,据我所知文物出版社也有一个高内仿复制室,第一个做的就是《四季山水图》,也不算贵,大家四季轮换挂一挂,非常有意思的,表达了四季山水在南方的亭台楼阁的特点。

        还有一个重要的画家是李唐,我们知道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是第二个,第三个高头大卷就是《万壑松风图》,这是李唐南渡不久画的,也秉承了中轴式的构图,高山大川,底下的松树亭亭玉立,听见了松涛在威风中作响,整个松荫遍布画面,周旋流荡,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和感动。迟幅也非常大,也是双拼大幅。

        下面讲大名鼎鼎的马远。他们把北宋全景式的构图,变成了边边角角,清空诗意,使人一眼能够了然于胸,没有太多的细节,充满了诗意、清空的禅宗式的顿悟,达到了这样一种山水境界,这是南宋对北宋的发展,也是南宋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特殊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杭州临安周边的烟云境界的秀美地理景观带给他们的一种启示所描绘的新的审美境界。

        如果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早春图》是所谓的雄伟之致,《十二水图》就是如歌的小品,一阴一阳,呈现了北宋和南宋两极化的美学追求的最佳范例。

        民国有一个短期的乱世,文物流散,外国人争购最多的也是宋代的画,因为它追求形似,诗意,非常甜美,容易懂,外国人吃亏上当的也都是这类画,因为新仿和老仿都是胜利大逃亡,包括日本人现在返销给我们的。

        这些画在视觉表达形式上是再现式的,追求一种完美的视觉幻想的呈现,非常有诗意。

        元初还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秉承两宋遗风,特别是刘李马夏,追求一种皴法,另外一条已经在这个时候真正实践苏轼所提倡的文人画的东西了,这时候就产生了赵孟頫和元四家,元代是承前启后的时期,它的编码系统已经改变了,它要用一套逻辑、语言来重现世界的手法变了,同时解读画的标准也改变了,改变成了文人画的体系,但是文人画的体系关键是四个字,书法用笔。

        赵孟頫在美术史上主要讲的是复古,即追求宋以前的东西,唐代的东西。他又提出了清意一派和写意一派,不太追求技法的精良了。

        他最主要的作品是《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山区的鹊山和华山。这一幅画国外大学有一位教授写了与之相关的《鹊华秋色图考》,其中介绍了赵孟頫完全更换了绘画所追求的南宋和北宋的语言,变成了一种文人式的追求,放弃了北宋的狂野和纤弱,来追求文人画的气韵。元代的画尤其到明末的董其昌的画,很大程度上像当代艺术了,就是要靠一套解码理论,文人画理论才能欣赏他的好处。《鹊华秋色图考》有非常详细的论述,我们把机会留给大家去看书。

        下面看看最近20年来宋元绘画的分类及成交状况。

        宋元绘画是国之瑰宝,传世非常稀少。因为宋代的靖康之难,皇帝都被劫掠北上了,画作大部分被散佚了,再加上明清之交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有一些毁坏。当年一些旧族的收藏在明末之乱时也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那么有多少呢?现在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省委,原浙江领导现在入主中央的习近平先生亲自过问集10年时间编撰的宋画全集,敲定的日本、欧洲、美国、北京、沈阳、上海,国内各分省博物馆,北京故宫有250张,上海大概有70、80张,国内其他机构各省博物馆,有的有一张,有的两三张,美国有三、四个博物馆有比较集中的收藏,大都会博物馆3、50张,克里格兰博物馆3、50张,福利尔博物馆有20多张,台北博物馆藏得最多,差不多400张。全部的宋画加起来,有1000张左右。

        去年刚刚出的北宋特展,出了三本论文集,《讨论文集》《宋画》,《宋版书》,根据他们的统计,两宋一代,团扇类的画,公私加起来800多张。

        元画还没有进行统计,因为元代很短,政局动荡,绝对不会比宋画多,两个加起来也就2、3000幅,大部分也入藏各个博物馆了。

        卖宋元绘画的人,乃至卖艺术品的人,不是一种常规可重复同质地反复生产的交易品,它一定是遇到事才卖。一个是死了,死了在美国是必然要卖东西,因为遗产税有50-55%的,所以不卖不行。一个是欠债,比如说房地产投资,资不抵债了,这些东西就一定要套现。一个是离婚需要分钱。所以没有事的时候是没有艺术品交易的,非要有事才有艺术品交易。但是有事有了艺术品交易,完全要看你的讨价还价能力了。举个例子来说,当年张伯驹要买恭亲王家里的一幅画,当年开价20万,后来他母亲大丧,说5万也卖,最后我看过两种资料,一种说是四万大洋成交的,一种说是三万六或者是三万八大洋成交的。对于大的价格都是没有一个可比性的。这是我讲的三种不好的成交状态。

        还有两种比较好的成交状态,一种是所谓的遗产规划。这个东西在从容的境遇下要卖,这是什么样的卖法呢?就是不停的找报价人,你给我300万我就上涨到400万。买一个好东西的时候,最后买的人,买的一部分是不可比的价值,我们把这个价值在经济学上社会学上叫做象征性价值,它是有不可交换性的。

        但是比这个更复杂的是离婚,分家、交遗产税、欠款等等原因不得不卖,你有财务规划可以高卖,但是很多时候这两种情况都不是,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情况,由于由象征性价值,我一定要考虑这个东西的出处而不是考虑单纯的经济价值,一定要考虑它的社会价值,象征价值。

        来源: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0(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