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第一章、雕塑前的准备

        作者:核实中..2009-09-29 11:41:23 来源:网络

        许多人认为只需要拥有一些木板、电线、一些软粘土和方格图案就能成为一名雕刻家;如果你有钱的话,把各式各样的小雕像收集起来,再建一家专业的青铜铸造厂,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一名雕刻家。现在言归正传吧!

        首先要有一个适合的工作场地,那儿必须配备一定的设施,而且越全越好。你还得熟练掌握纯物理性的雕刻技术,如同在人体形象设计之前必须了解人体解剖学,医生必须熟知药品一样,你需要了解雕刻及有关历史。

        工作场地

        一间理想的工作室必须具备空间和灯光两个基本条件。空间可以很简单,也可以精心布置,或介于两者之间。许多人在卧室里、地下室或车库里也一样能雕出精美的作品,马蒂斯甚至在床上雕刻。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来移动和放置物品,并能站得离作品远一些。最好是平房,零乱些也无妨,例如地下室、车库或有胶合板或其他厚重物盖屋顶的好平房 。

        如果能找到比储藏室或地下室拐角处更大的地方,那更好。把车库改造成工作室的一个方法是将汽车停到外面,或在地下室找个更大的空间。另外,许多人租用暂不使用的广房,这种空间从心理上说是最好的,因为要离开家去上班,而不是在卧室、起居室和餐厅(或许还有电视),每次你只会稍稍感到有点累。当然,如果你发出噪音,但又不影响他人,这是种本事。

        灯光比空间更重要。灯光分好几种,最佳的光线是自然光。如果你把车库或类似的简陋场地和顶楼的空间改成工作室,要考虑安装简单得吊灯。设计复杂的新产品灯具已排除了漏光的问题,而且安装简便。

        第二类光源是窗户透光,光线越强越好。窗户开在太阳光经常照到的地方的对面是最理想的,当太阳光直射时,窗户面对太阳不太好,但用两种方法就可以解决了:一种是买窗帘,卖直贡呢或可拆卸式的都行;另一种是安装一些凸凹不平的塑料柔光屏,让窗户上方的荧光灯光放射出来,柔光屏不仅能很好的让灯光散射出来,而且还可以产生朦胧感。最后,用白色的喷漆在玻璃上薄薄的喷上一层。晚上或阴天以及自然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应该用灯光照明。当然,如果没有自然光(例如地下室),就只能依靠灯光了。最理想的灯光是荧光灯和白炽灯的混合光。在天花板上尽量多安装光波长和明亮的荧光作背景光。

        这样,作品就处于充足的光线照射下。最简单的光源是聚光灯系统,在所有家用建材商店都能买到。安装上探照灯,也可以各个侧面照射作品。灯具一定要买购数量,一般最少四种,这样才能循环照射。普通的白炽灯就行,卤泛光灯更好,光线清晰明亮,可供人们有效地效果,同普通灯泡一样,只要旋进底座即可,而且价格便宜,只要到灯具市场就能买到。不要买灯管太细的灯,买泛光灯就行了。

        空间和灯光布置好以后,可在墙上安装一些柜子来摆放设备、瓶罐之类的物品或雕像的外壳。将容易架安装在墙壁上柜子的上方可以节省很多的空间,可用来放置颜料罐、盆子、刷子和其它随手使用的物品。若可能的话,尽量保持一面墙的清洁,把他刷成白色,这样可以构成一个理想的工作面,可以避免在凌乱的背景下审视作品。拍摄作品时,还可以用白墙当背景。

        槽沟很有用。安装一个洗跳槽和取暖器,买最便宜的那种就行。许多建材商场都能买到可以安装在洗跳槽下的加热器。你也许想要一个储水槽。

        我知道有人把废弃的车库改为工作室,但是忘了安装加热系统。冬天,房间里太冷,无法工作,一些物品因结冰而受到损坏。我认为工作室应尽可能舒适,具备好的加热系统,在炎热的夏天还应有空调。工作时我喜欢听音乐,因此我有一套好的音响设备。卫生间、咖啡锅、小冰箱-这些设施能使你呆在工作室,不需要回家去工作,这个主意不错。

        设备和装备

        雕刻不是写诗,需要设备和装备。人们说一个蹩脚的工匠总是抱怨工具不行,一位优秀的工匠却拥有利器。因此,购买什么设备、工具和装备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买最好的工具,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请注意,该书的所有测量单位都是英制,即英寸、英尺和盎司。对于公制国家,书后附有换算表。

        •设备和装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购买的设备是模型台。市场上有好几种,我们需要下列装置:一些可调节高低的三条腿的曲柄装置(四条腿会晃动),支腿的伸展性好,这样架子会比较平稳;能载重的易滚动的耐磨小脚轮。达到这种标准的模型台是由科罗拉多的乐芙兰美术学院制造的,价格比较贵,但是精致,使用寿命很长。雕刻坊制作了神剑牌曲柄转动架,可折叠起来,携带方便。曲柄装置是铜铸的,受重太大会断裂,因此要小心。此外,还有大力士牌,非常耐用。(有关资料请看设备表)

        如果你发现其它种类的模型台,就看一下产品的质量和曲柄装置。若该产品可以上下滚动,一定要有排列的非常紧密的孔,用以调高高度。如果熟人中有焊接工或技工,就可以自己设计制作模型台。曲柄装置常常用来启动载重拖车上的钩套,一般可以拖车公司买到。

        •锯:要设法将木头切割开,比如制作的模型用的木板。首选工具就是台锯,台锯的型号有多种,使用寿命很长。10英寸的台锯最合适,太大没有必要,太小不适用。

        台锯很占地方,所以如果空间太小的话,就考虑买14英寸的带锯,这种锯随处都能买得到,而且切割效果好 ,注意规格不要超过14英寸。即使配备了台锯,带锯也仍然很有用。

        第三种是手持式圆锯。任何五金店或建材店都有售,最常见的规格为7.25英寸。使用时,在地上放一块2英寸厚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把要锯的木板放在地面上,调整锯子的间距,是锯刃锯出的木板厚度不超过1英寸,然后开始往下锯。

        另一种工具是马刀或手锯,可以切聚乙烯泡沫塑料,安上刀刃,便可用来锯金属,甚至陶瓷片,还能曲线切割。如果手头拮据的话,可买一把简单而经久耐用的手锯。

        无论使用哪一种锯,都是用刀刃切割,因此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定要买最好的刀刃。刀尖必须是碳化钢,再买一把通用的切割刀来纵切或横截,如果允许的话,再买一把平滑的专用横截切割刀刃。

        •钻床:如果我是你的话,就会在商店里多留心钻床,钻床很常见,每一个建材店都有多的品牌出售,而且价格很便宜。钻床有多种型号,其中以台式和立式作为普通。如果手头宽裕,从长远看来,买立式为好。购买时,一定要买一把钻床台钳,打钻时能夹住碎片,可让手腾出来做别的事。

        •台式研磨机:小型台式研磨机非常有用,6英寸最好。为了清洗方便,可以用钢丝刷来代替一只轮子。记住:金属轮转动会产生火花,戴一个安全防护面罩,火星就不会溅到眼睛里。在靠近台式研磨机的墙上钉了钉子挂面罩,这样就不会丢失,也不至于只用一次就忘掉。无论什么时候清洗轮子,要始终记得把下面的转轮拖出来。

        •带式/盘式砂轮打磨机:这种工具也很实用。圆盘部分通常是9或12英寸。皮带的最佳尺寸为48英寸,而最好的盘有一个可脱缷式的自动粘合后板。

        •台钳:可别忘记这种必不少的工具。

        •手持工具:你需要一些常用的工具,例如锤子、钳子(连接灵活,齿牙均匀),一把质量好的金属切割刀和剪刀,可供挑选的螺丝刀,可能是电动螺丝刀、钻头和电钻。这些工具看起来要以下买齐,但也可以先买几样干起来,我就是以一把弓锯和一个手持钻开始雕刻生涯的。需要用时再买工具,很快就会有一套齐全的工具。

        •木材:做骨架的底座需要木材。最好打电话给当地做家具的工匠,向他要一些碎木板。在工作台下安装沟槽时会留下许多快泡沫塑料和碎木板,许多木工有很多这种材料,一般会仍掉或卖掉一小部分。如果找不到的话,就买一些便宜的3/4英寸厚的胶合板。

        •连接骨架的普通材料:一般的骨架是铁丝、钉子、螺钉和大的钉书钉。找一种适用与无浆墙的螺钉,不久你就会发现,电钻能很容易打进墙体,不需要事先打眼,也能迅速地拔出来。多收集几种型号,会用得很顺手。

        •黏土:请参见18-24页有关黏土的信息。

        有了这些设备,再买一些所需的东西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安全警告:

        因为雕刻大多要用到的工具、车床、炽热的金属和化学品等等,因此首先要保证安全第一。本书将时刻提醒你注意安全,随着工作的进展,工具用得越来越多,安全也越来越重要,这样的提醒也会越来越多,越重要。有一条安全的规则自始至终都适用:三思而后行。我们听说过愚蠢的故事,有谁听说过小聪明事故呢?所有的故事几乎都可以避免。我敢打赌当你躺在医院病床上,包扎着一个手指时,肯定想到了多种避免发生折断手指事故的方法!

        •知识:

        技巧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要想熟能生巧,必须先获取知识。

        技法:

        在大卫·史密斯所著的《大卫·史密斯》一书中,雕塑家写到:“技巧是属于别人的,当你成功时,别人就称它为技巧。”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从别人那里学技术-系领带,在高速公路上自由的开车,使用电话,这些也许会使人们在现代社会停止了创新的脚步,对雕塑艺术来说也是一样。出现问题我们会一个一个解决。本书提供的许多技巧有些复杂有些简单,但是反复练习的话,这些技巧就能消化吸收。就像我们打领带各不同一样,雕塑技巧也因人而异。不关怎样,学习一种复杂和精湛的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学习焊接,不要路过电焊场门前才想起学焊接。你应该从书上或焊接工那里得到指导,必须试着去焊接,多试几次。找出问题然后在实践,如同学会现代生活的艺术一样很快就能学会雕塑艺术。

        解剖知识

        有个事实很令人奇怪,虽然我们是人类,但却对人体知识所知甚少。我们能指出一个雕像的错误,但是当自己动手拿黏土做雕像时却无法正确制作,至少在没有长期研究的情况下无法制作。然而,人类辨别和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惊人,我们能记住一年匆匆相遇的一个人,但却说不出身边熟人的面部特征。我们能辨认出面部的微小差别,但是初学者塑造人体头部时却不可避免地发生歪曲。

        雕塑是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两种知识结合起来。尽管人体对我们来说比较新奇,我们仍要学会去理解,要尽可能多地积累解剖和脸部方面的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知识是做一名好雕刻家的前提条件。

        作为雕塑家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做长期艰苦的努力。第一,必须利用一切机会研究活人人体,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并仔细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第二,必须认真研究解剖书体,研究这些器官的功能,学会独自辨认那些具有个体特征和普通特性的骨骼和肌肉。第三,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是在雕塑,而不是在作人体解剖。

        艺术史

        人类 开始雕塑至今已有35000年历史,从最早的古稀腊伯利亚生育女神到现代的画廊作品。作为雕塑家,遇到的每个问题也许都是前人遇到过的,解决方法也有一两种。不必让历史的车轮倒转,我们可以从雕塑历史种学到很多知识。人类的进步就是不断从旧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建设一个新世界,而不是重复前人的努力。

        学习雕塑史还有另一个好处,它是时间极好的过滤器。那些不能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感情共鸣的作品往往是不成功的,它们已遭到抛弃,只有那些使用古老铅字凸版印刷、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留传下来。我们看到画廊里的现代作品禁不住要问:“这是优秀作品吗?”去博物馆或从书里查一下那些古代雕塑,就会得到答案。

        研究历史的第三个原因是为了开阔眼界。我们远足时喜欢爬上高山俯瞰面前的一切,对艺术也同样如此。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雕塑,那只不过十世界雕塑作品的一小部分。艺术史表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在处理产生人体形象的基本问题。我建议尽可能多看一些雕塑方面的书。去图书馆查阅一下,买些必备的书,去附近的城市看看,参观一下那里的博物馆。如果时间和经费允许的话,去更远的一些地方亲眼看看著名的人体雕塑,虽然照片很有价值,但毕竟不能代替亲眼所见。我希望那些热爱雕塑人们喜欢自己动手去雕塑,投入进去,尽量多学,读些艺术家的自传、评论家的评论以及艺术史家的分析,看看照片、雕塑和更多的东西。知识多总比知识少好。

        过程

        大多数人仍觉得青铜雕塑的过程很神秘。一些人想知道溶化的金属能不能倒在黏土上,或者将黏土浸在滚烫的铜水里。另一些人则问我坚硬的铜块能不能雕塑,怎样带上厚厚的手套把滚烫的液体变成固态金属。

        青铜雕塑的过程实际上十分复杂,但是只要解释清楚几条原则就很容易理解了。下一页的流程图简要的介绍了这些原则的几个步骤,提示后面几章内容。

        最初的黏土块是用橡皮模覆盖,产生一种空心的雕塑。把热蜡倒入模子,然后再倒出,留下一个蜡壳,当壳子从模子中取出时,就形成了一尊空心蜡雕。蜡的内外表面都覆盖上一种叫围模的防火材料。干燥后加热围模,使蜡溶化,在内部形成一个空间;浇注青铜溶液冷却后围模破碎,就产生了一个最初的空心青铜雕塑。然后是一个镂雕的过程,在此期间加入化学品,产生化学反应,产生铜锈绿。

        下页的流程图表明,黏土可以运送到专业铸造厂,让他们做全部或一部分工作,剩下的由你自己完成。但是即使让铸造厂完成,你也应该仔细阅读本书,弄明白整个过程,黏土是怎样转变成青铜的。

        黏土

        大自然到处都有黏土,尤其是在湖泊和小溪边,它也许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古老的雕刻材料。目前仍保存有两万年前的黏土雕塑,它们从未锻烧过,只是风干了。最好的例子是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脉的一对著名的野牛雕像,这些雕像完全用手塑模,只有几处理节是用棍子雕刻的。他们是用深山洞穴里找到的黏土雕刻的,几百年来,这些黏土已经风干从未受到破坏,因此保存完好。


        来源: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8(s)   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