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第六章、放大

        作者:核实中..2009-09-29 11:39:17 来源:网络

        放大作品是雕塑家的一项重要技能。全身大小的雕像或者更大的完整形体雕塑相当复杂,通常先以小比例设计,然后放大。放大可由专业铸造厂完成,也可由艺术家自己完成,再以昂贵的价格出售。这一章将介绍放大的概念和功能以及七种放大作品的方法。

        那么,放大在雕塑的整个过程中处于何种地位呢?铸造大型雕塑有三个步骤,放大是其中的最后一步。第一步,首先可用油性很强的油黏土、蜡、水黏土或其它易操作材料铸造一个小型概念模型,这种模型一般比手掌还小,目的就是制作出一个移动方便可任意修改的三维小玩意儿。你可以制作几个概念模型供模型制作过程中进行选择。

        一旦有了满意的理论模型,第二步就是做工作模型。初步设计模型要比概念模型大,也更为具体,相当细致,由此可想象出成品的样子。初步设计模型通常按塑造模型的一定比例做成,比如,相当于原模的1/3或1/4。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用本章后面将要讲到的一种方法对初步设计模型进行放大。

        该步骤的优点在于早期的设计自由度很大。概念模型可给其他对工作感兴趣的人看,一起讨论、改进、再设计。初步设计模型可使你决定成品的形成和细节;如果有客户的话,可展示成品的确切形状。只有对这些阶段的工作都比较满意了,才能开始放大。

        1〉铸坊的专业放大

        一种可靠稳妥的放大方法是把初步设计模型送别提供“全套服务”的专业铸坊去。通常铸坊要求提供完好的初步设计模型,最好用石膏做成,以降低易脆性,尽管通常也接受用结实骨架制成的加固完好的黏土雕塑模型。

        铸坊用规定的黏土把雕塑放大到指定的尺寸。大多数铸坊允许选择黏土,当然如果选择的黏土工厂没货,那你就的另外加钱。铸坊也可让选择的成品的程度-80%、90%、95%或者其它比例。成品的比例表明最后完成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如果你选择没有100%成形的作品,那就要去铸坊按自己的要求放大。时间从一两天到几周甚至几个月不等,根据雕塑的规格以及成形的程度和细节来定。

        让铸坊放大雕塑有两大好处:

        1。铸坊完成了所有繁琐的工作。他们要建造一副结实骨架,在必要的部位加上黏土,让你轻松地完成雕塑的收尾工作,而且如果骨架散了或者尺寸明显有误,由他们负责,与你无关。

        2。放大工作完成后就可在铸坊里准备铸模了。但如果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放大,自己不仅要做模子或另外花钱买模子,还有可能在除模时损坏放大作品。

        不过,铸坊放大也是三点不利之处:

        1。 许多艺术家认为这不是属于自己的作品。

        2。你必须去铸坊,住廉价的汽车旅馆,工作好几天,晚上看一些糟糕的电影

        打法时间。很显然,如果铸坊离家很近的话,就不会这样。

        3。许多艺术家认为这样做太仓促了,比自己做要匆忙些,因为汽车旅馆的价格上涨,从家到铸坊的时间也是个大问题。这样,就会有许多细节做得不如在艺术家工作室里做的那么好。

        2〉自己动手放大

        当然你得权衡是自己动手放大还是让别人替你完成。以下讨论自己放大时使用的一些方法。

        3〉“肉眼估算”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只用眼睛对雕塑进行目测,然后放大。不要仅仅因为这种方法技术性不强就对其有所怀疑。别忘了,用人体模特做雕塑时,就需要用眼估算和目测。这时候要用很多技巧,比如观察侧面像、测量等类似的技巧。放大时也有类似的技巧,特别是在放大的比例不大时,比如,放大比例为两倍时目测起来并不困难。不过,放大倍数为三四倍或更大时,还是用以下的方法为好。

        4〉“框架”法

        这是“肉眼估算”法的一种变通之法,使用一种用线拉成格子的框架。做一个小的初步设计模型,再相应地做个大的用于放大。比如初步设计模型高2英尺,你想放大两倍,也就是4英尺高,那么你做一个3英尺长3英尺宽的框架,用线串成1英寸见方的小格子,用于初步设计模型;再做个用于放大的,6英尺长6英尺宽的框架,用线串成2英寸见方的格子。

        将每个格子框放置好,可从中看到相应的模型。大的格子框离放大的模型的距离应是小格子框距离初步设计模型的距离的两倍。你可从一个固定的观察点通过格子框看雕塑,看它们各自在各自的格子框上留下的影像。在往较大的雕塑上加黏土时,要从观察点比较其每个部分与初步设计模型的相应部分的侧面像,就像你用格子框进行图片扩大。在此过程中,要平行的移动初步设计模型和放大模型,以便通过格子框进行对比。

        该方法的特点是迅速、简单、技术要求不高,且经济有效。唯一的不足就是,它不如其它方法那么准确,所以我建议不要用它来放大大型雕塑。

        5〉“栅格”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首先在地面上找到雕塑的各投影点,再根据相应的距离高度确定放大物的各点。可按以下程度进行:在初步设计模型和放大物的基座上分别画两个格子,两个格子要成比例,比如,如果放大物是初步设计模型的两倍,那么放大物的基座上的各点间的距离也应为两倍。

        画好格子后,标出初步设计模型的脚在小格子上的位置,接着在大格子上确定放大雕塑的脚部位置。现在来确定放大雕像的膝盖位置:用铅垂线挂到初步设计模型的膝盖上,定下其在小格子上的位置。将A点相应地转换到大格子上。

        计算放大雕塑膝盖离A点的高度:量出小格子上A点距初步设计模型的高度,再乘以放大比率(R),便可得到这个高度。比如,如果放大倍数是两倍,那么放大雕塑的膝盖离地面的高度就是初步设计模型膝盖距地地面高度的两倍。用一把钢锯在钢管上穿过膝盖点的地方锯一个槽沟,然后弯曲钢管,要使弯曲点的顶部正好与膝盖点的重合。再核对一下,将铅垂线置于新设置的膝盖点,看铅锤是否落在格子上A点。如果落在A点,那就表明正确,便可将槽口焊接上。

        以同样的方法,向上确定臀部点,然后再从另一只脚依此步骤确定另一膝盖点和臀部点,这样你便有一根坚硬的钢管作两条腿的骨架了。再用同样的方法向上确定两肩、两肘、两腕和头。同样,也可用结实的线来做骨架,不过得用铁杆支撑。

        6〉放大仪

        所有的放大仪功能即如上述:量取空间各点位置。一个好的放大仪会在接触初步设计模型之后,确切地表明放大雕塑相应点在空间中的位置。这样的话,即使放大雕塑的骨架特别粗糙,也可利用放大仪来确定身体这一点得确切位置,然后再敷上黏土。同时,也可以在雕塑过程中检测雕塑各点是否到位。

        放大仪种类很多,一些简单,而另外一些较为复杂。我用的仪器原理很简单-两根竖柱立于雕塑前,带有可上下滑动的横杆。横杆上有能左右移动的装置,并有可以伸缩而触及雕塑的指示器。这样,随着滑杆上的装置上下左右的移动,雕塑上每个点的高度数据便可读取。必须有两个这样的仪器,一个较小的读取初步设计模型的数据,另一个稍大的用于读取放大雕塑数据。初步设计模型必须置于离小仪器确定的距离内,并且能够旋转,这样便可以从前面、侧面和后面读取模型数据。

        我想设计成完全可调试的装置,所以颇为复杂,但实际上无需这么麻烦。下面是着重考虑的几点:

        •竖杆必须垂直,横杆必须水平,且所有的角度必须是直角。

        •设计模型和骨架应该放置在转台之上,且每一座转台中心到竖杆的距离必须保持一定比例。例如,如果骨架的尺寸是设计模型的三倍,那么骨架的转台到其竖杆的距离也应该是设计模型的转台到其竖杆距离三倍。

        •每一台装置应该有三个标尺:垂直竖杆、水平横杆和指示器之上各一个。我的标尺是自己在上面标刻度的木条。每一个标尺由一个零位,可以左右向外读取刻度。小些的装置之上的标尺我直接用厘米尺标记厘米线。大些的装置之上的标尺用相应大写的刻度。例如,如果骨架的尺寸是设计模型的两倍,那么我每2厘米标记1厘米线;如果是三倍,每3厘米标记1厘米线;以此类推。你如果更喜欢英寸,也可以用英寸。

        •每一台装置必须与另一台校准。这就意味着每一台装置的指示器接触地板的时候垂直竖杆之上的标尺必须读零,而且指示器接触转台中线的时候水平横杆和指示器之上的标尺也应该读零。

        •每一座雕塑-设计模型和骨架-应该有一根竖直的中线。每一台装置的框架上面应该有一根销向下插入雕塑头部中心的凹陷处,这可以保证设计模型围绕中轴旋转而不晃动。

        •最后,两个雕塑都必须可以旋转以便于从前后和两侧进行测量。

        第二种装置更普遍,使用简单,但是安装需要一些技巧。在一座台上或一面墙上固定一根长梁。这根梁必须能够向各个方向转动-左右、上下-而且能够围绕其本身的轴转动。球形连结在这里最适合,当然你也可以设计其它方式。梁上有两个指示器,一短一长,互相连接,因此一个移动时,另一个与其平行移动。

        这两个指示器分别指向两个雕塑:短指示器靠近墙,指着设计模型;长指示器靠近梁端,指着骨架。然后调整这个装置,使短指示器接触设计模型上的一点时,长指示器在梁上的位置以及指示器本身的长度来完成,甚至可以把两个雕塑分别放置在两个转台上,通过两个自行车链齿轮和一根长自行车链接结这两个转台,使这两个雕塑能够同步转动。

        一切都安装到位并调整适当后,放大就变得简单了。只需用小指示器接触设计模型上的一点,大指示器立刻指示放大到正确点。甚至可以在大指示器上安装一个环形工具,然后在骨架上敷过量的黏土,当小指示器在设计模型上移动时,这个环形工具会自动从骨架上削下适量的黏土。

        一盒木制火柴对使用装置放大非常方便。一旦骨架调整适当,一层黏土敷到位,就可以使用装置找到关键点,然后插入成排的火柴,这样更容易在火柴头间填充黏土,然后开始勾画正确的轮廓。最后,可以用尖嘴钳拔出火柴。

        放大装置会给你一个较好的大型造型,但是没有哪种装置会替你放大。迟早你会推开这些装置,放开雕塑。尽管如此,在适当时候装置仍然是产生大致造型的非常方便的方式,它可以节约花在撕扯、弯折,重塑骨架上的大量时间。

        7〉“面包切片”法

        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扩大法,过程很简单:做一个小石膏原型,然后放在带锯上像切面包一样切成片。每一片都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来扩大,再把这些片堆起来就达到了扩大的效果。

        另一种扩大的方法是用幻灯片。在三角架上放一架照相机,俯视桌面。相机里装入幻灯片,把每个切片放在桌上拍摄;然后把幻灯片装入投影机,投射到大切片上。摄影机可前后移动制作直至取得的型号大小合适。如果想把雕像扩大一倍,切片就要放两倍大,如此等等。每个幻灯片都可以精确投影出新型号,根据幻灯片的大小轮廓用马刀锯或带锯切削。

        提示

        当你把石膏模型切成片状时,切削刀与模型的中央线要保持一个精确的角度,这样切削厚度就差不多相等,所以在带锯上放一个防护装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放大的切片可以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可以用厚聚乙烯泡沫塑料切成,也可由硬纸板制成。一个做顶部的表面,一个做底部的表面,把薄纸板放在两者边缘之间来分层。注意无论使用什么材料,顶部和底部的每一个切片在形状上都会有些微小的不同。为了保持形状不变,将原来切片的两个侧面都拍摄下来,并按相应的尺寸将两边放大。应该说明锯子锯下来的材料,使每个放大切片的厚度一样。最后,从每个放大切片的边长中切出1/2英寸左右,把黏土灌进去。

        在小切片上打出成直线排列的小孔,然后在大切片上钻同样的孔,这样排列起来切片就不会向一边侧斜。通过这些小孔,切片可以在结实垂直的管道上穿过。将这些叠起来,整个外形用优质的黏油黏土盖住,压紧。黏土层厚度保持均衡,与四周挖掉的切片的厚度要一致。

        除了速度和精确外,该系统的好处是内部骨架重量轻、有力度。另外,它也不需要很精密的仪器,就能扩大到非常大的程度。

        8〉电脑生成碾磨泡沫法

        美国有许多公司可以用激光判读设计模型,然后把表面的许多点拷进微机里。这就像从模型取四百万分之一的点,然后用一个特殊的三维碾压机碾磨这些点,刻成一块密度大的坚硬的泡沫塑料,和你的设计模型一样,只是稍大些。泡沫塑料可用大小不同的切刀碾磨,大的用来做粗糙的不精确的作品,小的用来做精细的作品。

        这个过程可产生一个精确的、设计模型的放大或缩小的泡沫材料制品,但是有一些事情它也无法做到。他不能碾磨看不到的东西。若雕像是一个手放在臀部的人体,就要把泡沫塑料填在手臂和身体的空间内。你要单独制作这一部分。

        刻完隐蔽部分后,给雕像覆盖上两三层上好的虫胶壳衣,这样表面就比较结实,不易破碎。然后把传统黏土或别的上好的油黏土弄成小块,压到雕像上加厚。另一种方法是在罐中溶化黏土,然后涂刷。

        该系统的优点是放大过程是由外面的专家完成,运送方便,可以随时雕刻,产品轻巧而结实,运送到供应店也比较简单。缺点是扩大一只脚就要花费约500美元,四只脚就得2000美元,这虽然使工艺店能支付得起的,但仍要以专业的方式去做,应把泡沫塑料考虑进去。

        9〉其他方法

        我已例举了六种方大法。第七种是你自己方式。放大的方式有多种,我描述的第六种在原理上有些不同。这六种方法都可变通,毫无疑问还有其他完全不同的方法。可以肯定的是,如今每个从事放大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思考,设想要扩大的空间、设备及所需经费。也许能创造出更适合你的方法。从工艺店的参观中能得到一些启发和观点,再根据自己的创造力,便可以创造出适用于放大任何作品的方法。

        来源: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1.533(s)   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