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油画的技法和色彩

        作者:核实中..2009-11-02 10:56:49 来源:网络

        油画的表现技法十分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油画材料的发达,油画的技法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研究油画的表现技法,目的在于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综观历代油画的表现技法,除了用笔、用色、用油等具体手法不同外,在制作技法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一次画成的,称作单层画法(或称直接画法);一是分多次和重叠画成的,称作多层画法。至于厚涂和薄涂,则在这两种类型中都可以使用。
        单层画法
        单层画法是指用直接调颜色来表现对象的方法,用这种画法完成的油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容易保持色彩新鲜明朗,笔调生动流畅。单层画法也并非是一次完成的,特别是面积比较大的画,可以采用一个部分、一个部分逐步完成的方法,但就具体的局部来说,必须在其颜色未干之前就要集中精力将其描绘结束,以后就不打算在这一色层上覆加第二道色(当然局部的改动总是难免的),所以,这就要求作画时,对全画的各种造型因素以及色阶的构成,要胸中有数,保持充沛的激情,达到一气呵成。开始上色时可以用稀薄的颜色铺出色彩调子,接着就用稠厚的颜色作画,一次画完一个局部;到第二天,如果颜色未干,还可以继续画,而当发现画得不理想时,应该不惜刮掉后重画,以保持画面的统一和色泽的清新。最后阶段也可采用透明画法进行改画、补笔和调整,即在画面的表面色层干透以后,用比较稀薄掺油的颜色有重点地进行一些必要修改,以使作品更趋完整。单层画法较多地使用于短期的人物或风景写生,而长期作业以及创作中,多数虽以单层画法为主,但仍结合多层的画法,以便于更深刻、更细致地表现对象。
        多层画法
        多层画法意即多次地覆加色层,分阶段地使作品日趋完整的方法。故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和掌握严格的顺序,使画面的色彩逐步地加厚和丰富,形体以及各种绘画因素也随之完善起来。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往往是开始画的色层是为后加的色层作准备的,如在亮的底色上画重色,或重的色层上画亮色;在热调子的底色上画冷色,或在冷调子的底色上画热色。由于光学上直射、反射和漫射的原理,效果各异,因而它借助于底色颜色的透露隐现,能造成特有的效果。例如有些成功的肖像作品,皮肤色彩非常丰富,层次感很强,似乎在皮肤下面隐现的血管筋络等也历历在目。诸如此类的技法,便是采用了多层作画的方法,即作画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底层色彩预先作了“伏笔”。这种丰富含蓄的艺术效果,是单层画法所不能达到的。多层画法要注意互相的衔接,一般是在底层颜色干透之后再画第二层颜色;接色的方法可以用大蒜头或调色油擦拭底层的颜色,或用布蘸阿摩尼亚水覆盖于需接色的部位上(盖十几分钟后需用清水擦干净),以使画面的表层软化,便于颜色的融合。透明画法也属于多层画法的一种,这种方法虽有一定的覆盖性,但总是透露出底层的画面,这可以格外地加强或减弱原来的色彩,使画面能够保留原来的素描关系、形体结构以及各种起伏的笔触,呈现十分微妙的效果。15、16世纪欧洲的许多古典作品,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今天我们绘制某些特定题材的作品,这种技法也尚有可供借鉴之处。
        色彩的初步知识
        油画是用色彩来塑造形体的,色彩是油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这就需要对色彩有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色彩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物体借助光的照射形成色彩,由于各种物体质的不同,吸收的光与反射的光也不同,便形成了自然界种种丰富的色彩。色彩是人的视觉器官对可见光的感觉,在暗色中便看不到色彩。自然界的色彩丰富多变,根据三棱镜分析的光谱原理,具有红、橙、黄、绿、蓝、紫六种色光,它们之间的相互交辉,形成绚丽多彩的万千世界。这些自然界的色彩,都可以通过颜料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其中红、黄、蓝在颜料中称为“三原色”,因为这三种颜色是任何颜料所调配不出来的。以两种原色加以混合而成为“间色”,间色也是三种,即橙(红加黄)、绿(蓝加黄)、紫(红加蓝)。间色与间色彼此相混或三原色不等量相混,产生“复色”。“复色”属于中性色,变化异常丰富,但色泽上不如原色和间色鲜明,故也有称其为“灰颜色”。
        色彩在绘画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并往往给予观者以不同的感受,如红、橙、黄具有温暖、热烈的感觉,被称之为“暖色”;绿、蓝、紫具有寒冷、沉静的感觉,称为“冷色”。由于色彩对于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同影响,以致已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生产和生活方面,如交通方面用红、绿灯,各种有特殊用途的车辆用特殊的颜色,吉庆场合宜用暖色,理发室、冷饮室等宜用冷色,邮电用绿色,医院用白色,特别在商品包装、广告设计等方面,更充分运用色彩的观感作用,以加深人们的印象。
        如何观察色彩
        自然界的色彩现象极为复杂,但都是可以认识的,要批判那种“色彩神秘论”的观点。观察色彩要有全局观点,从整体出发,不要孤立、片面地观察。要使次要的从属于主要的,使局部从属于整体,这一方法必须始终贯穿于作画的全过程中。在观察时要迅速、敏锐地抓住对象色彩的总的倾向,确定其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只有抓住了色彩的主要倾向和特征,分析各个部分大的色彩关系,才有一个正确的前提。这就是通常称的色彩“大关系”。色彩“大关系”的明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到一幅作品在色彩处理上的成败的。对色彩的主要倾向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否则势必造成画面色彩的支离破碎,互不谐调。整体和局部是辩证的统一。整体观察的同时,必须对局部进行细致的研究,反复比较,找出区别。没有对局部的细微观察和刻画,也谈不上所谓的“整体效果”。要处理好对象色彩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依靠互相比较的方法。比较一般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即比色相,比明度,比色性,比纯度。
        色相,是指颜色的“相貌”,如红、黄、蓝、绿……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如深红、淡黄等。
        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属性,如红、橙、黄为暖色,青、蓝、紫为冷色。中间色也同样有其冷暖的不同倾向。
        纯度,指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
        这四个方面若有一个方面物象的色彩过于接近而难于区别的话,即可以其它三个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其差别来。通常的办法也就是:明暗相同比冷暖,冷暖相近比明暗。此外,特别要注意同类色和邻近色的比较。油画辨别色彩的训练,主要也是要区别出各种中间色,区别那些微妙的灰色,例如:同为白颜色的衣服,由于质量不同,周围环境不同,往往各自呈现出偏黄、偏紫、或倾向青、倾向绿的区别。即使是一件衣服上的白颜色,也会由于各种因素而色彩各异。只有通过细致的比较,才能找出物象千变万化的差别。
        在观察色彩时还必须懂得有关色彩变化的常识,如:
        A.形成物体色彩关系变化的因素
        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固有色即正常光线下人们看到的物体占主导地位的色彩,如白墙、绿草等。固有色在正常柔和的光线下强,在微弱光线和强烈光线下弱;反光强的光滑物体固有色弱(如金属玻璃器、新的油漆家具等),而反光弱的粗糙物体固有色强(如呢绒、粗制家具等)。光源色是指日光、火光等不同光源颜色照射在物体上而引起的色彩变化。光源色愈强,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也就愈大,甚至可以完全改变固有色。环境色即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由于光的反射而作用到物体上引起的对象色彩变化,这种变化在物体的暗部反映尤为明显。
        B.色彩的冷暖变化
        冷暖色同时存在于一个物体上,是符合事物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的。一般来说,物体亮部的色调冷暖,是以光源色的冷或暖为转移的;物体暗部色调的冷暖,是以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冷暖为转移的;物体中间部分往往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者反射的综合;极光处则是光源色的反射,一般是光源色的色相和色性,但由于物体的质的不同,反射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有时也带有物象的固有色色素。
        C.色彩的明暗强弱变化
        在研究色彩关系时,要严格注意物体的素描关系,使色和形更好地统一起来,而色彩关系的强弱,也是直接受到色彩的冷暖和明暗的制约的。从色彩的强弱变化来看,大致有下列的规律:暖色比冷色强,冷色比中间色强(指一般情况下没有衬托关系时);色彩对比大的强,对比小的则弱;色彩纯的强,反之则弱,纯度相近的色彩配制在一起会互相减弱,纯度差异的放在一起则互相衬托;离视点愈近,色彩愈强,而远则弱,室外景物由于受空气尘埃的影响,更为明显。
        怎样表现色彩
        色彩对再现生活的真实和人物的情绪有很强的感染力。要使调色板上的颜色成为画面上的色彩语言,必须经过组合,组织加工成为色彩调子。在写生画上的色彩调子是以客观对象及其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为依据的,作者要根据所描绘对象的思想内容来确定画面的调子,既不是自然主义的描摹,又不能主观主义地捏造。我们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调子是为了艺术地再现生活。绘画中色彩调子的运用如同音乐中的音响调子一样,是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情绪和内容的。就色彩调子来说,以色相区分的有黄调子、紫调子、绿调子等;以明度区分的有亮调子、灰调子(即中间调子)、深调子等;以色性区分的有冷调子、暖调子等。
        在写生和创作中运用色彩的各种对比,是油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有助于突出和加强画面的主题,活跃画面的色彩,并加强空间、距离、体积等画面效果。色彩上常用的对比方法有:冷暖色对比,明度(亮、暗)对比,纯度(鲜、灰)对比及色块大小对比等。特别是补色对比运用更为广泛。所谓补色是指三原色中的一种原色与另外两种原色所调合成的间色加以并列,使之相互补充仍为三原色,在色彩学上即称之为补色或余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互为补充,相为衬托,使各自的色相更显得鲜明、活跃。“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个道理。补色对比在写生或创作中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对突出重点或确定物体暗部和投影的色彩倾向时,可循此规律;同时,运用补色对比也有助于画面的明亮,增强画面强烈的效果,这在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品或年画中,是有许多可借鉴的范例的。
        调和,是另一种色彩表现方法。根据特定的内容和画面效果的需要,运用调和的方法,可以给人以和谐、统一的印象。调和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A.主导色调和,即以画面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为基础,让其它色彩处于次要和陪衬地位,以保持画面色彩的谐调;
        B.同性色和邻近色调和,是以各种色性相同或邻近的颜色(指按光谱排列的次序中挨在一起的颜色)组成统一的基调,以此达到画面的谐调;
        C.光源色调和,使各种色彩统一于同一的光源下,如早晚的阳光、火光、灯光等,即使是对比色,由于光源色的影响,也变得很调和;
        D.对比色调和,一幅画面上并列完全不同的色相,但因为色彩关系正确,也能产生调和的效果。沿用此法时,应把物象所有部分的色阶(如同音乐中的音阶)都略作提高,否则仅局部色彩强烈而其余部分不能相应配合的话,画面容易产生生硬和不统一的弊病。
        对比和调和是对立统一的,强调对比效果时要注意调和,强调调和时画面也要运用对比,无非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所侧重罢了。
        此外,在色彩的调配和放置上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参考:
        A.混合法:在作画过程中把不同色相的颜料调配成自己所需的颜色,再画到画面上去,这是常用的调色方法,须注意的是,调色种类不宜太多,调拌也不宜太“熟”,不然色性和色度均要减弱,甚至产生混浊的效果;
        B.溶合法:是在画面上直接调配所需的颜色,使之相互渗透或溶合,这种调色比较生动,色彩也比较鲜明;
        C.重置法:即在有底色的画面上,再加以别的颜色,如重底色上画亮色,或冷色上画暖色,有的是覆盖,有的则交错覆盖,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效果;
        D.并置法:运用色点和小色块,将不同色相的颜色不经调合而直接并置在画面上,由于视觉上的关系,同样可以达到正确表现对象的目的,且画面的色彩效果更为强烈。
        油画色彩的掌握,主要途径是通过大量的写生和创作实践,在研究色彩规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观察色彩和表现色彩的能力。

          来源 :网络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5(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