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世界
      分享到:

      门笺飘飘何时起

        作者:核实中..2009-10-22 16:02:46 来源:网络

        门笺,亦称吊笺、挂签、挂钱、挂千、吊千儿、花纸等,“千儿”也作纸条儿解,是我国传统的住宅装饰物。一般都用红棉纸或其他彩纸裁制而成,长约一尺左右,宽约七寸左右,四周镌有图案,中为“吉庆有余”、“五谷丰登”之类吉祥语,下呈穗状。每逢春节(旧历元旦)或其他喜庆场合,粘贴于门楣上,称作“喜笺”;也有贴于门户或堂屋二梁上派辟邪厌胜用场的,镌文则换成“百无禁忌”、“姜太公在此”之类。五彩缤纷、刀镂剪镌的“吊千儿”,组成了一道道中国所特有的门饰风景线。近代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们,常把这种“贴在门楣上的五颜六色的小纸”作为中国乡村生活的文化标记之一,著文向其同胞介绍,却未能搞清其起源和涵义。同样有趣的是,司空见惯的中国人,也没能就此问题形成一致的见解。

        一说,贴门笺是周代传下的习俗,其作用在于“拒穷”,说起来还有段掌故:

        相传姜太公八十拜相,辅佐周武王伐纣,及奇功告成,大封诸神完毕,衣锦还乡。不料其妻也要封赏。姜太公遂封她为“穷神”,无论光顾谁家,就让他们破财败落,也尝尝捱穷受苦的滋味。但太公又怕其妻不分青红皂白,误入穷苦人家,所以再给她加了一条规定:只许光顾门第豪华的富宅,如果门脸儿已经破败,便不准进去——这叫见破不入。然而太公夫妻间的私房话还是被泄露了出来。于是人们就找些破布烂麻儿挂在门上,表示家道破落,以此诓骗太婆,这就是“吊千儿”习俗的由来。后来,人们嫌挂这破烂千儿太不雅观,便用整帛整纸剪成条理分明的穗子取代,再慢慢地发展成益加精美的门笺,连其涵义也随之演变了。但是真正懂得这“吊千儿”掌故的亦有人在,常见城镇乡村一些人家在除夕贴挂门笺后,不怕一夜北风将它们吹得破烂不堪,任其大呈破败之象,因为这才最合其拒穷迎富的本意。

        一说,贴门笺是汉代“断织系户”风俗的遗传。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当时人每每从刚织成的绢上剪下最后一小块,挂在门上,所谓“今家人织缣新,皆取着后缣绢二寸许系户上”。为何这样做?一说是织绢的媳妇借此向婆母宣告自己已完成织工,即“以己织纴告成于诸姑也”;一说是用它躲避瘟疫。新绢何以有避瘟的法力呢?有人分析,在周代祭神礼仪中,人们常在放祭品的几案上搭一块新布,叫“道布”,以备祖先抓食祭品时随时拭手,祭祀者便认为它沾染了神性,因而具有辟除凶邪的功能。时日既久,这种观念普及于所有新织布帛,导致了“断织系户”风俗的形成。其认识依据,就同端午节时人们在门上挂五色丝、五彩绢以辟除邪祟一样,而且都和后来的门笺之间存在渊源关系。

        一说,贴门笺应起源于隋唐时人挂门符的习俗。从敦煌文献中看,唐代画符悬门之风十分流行,适用范围很广,从除病迎吉到夫妻相爱,无所不包。符纸的样式及纸上的图案,亦同后世的“千儿”相似,这也为门笺的原型是符箓之说提供了佐证。

        然而,这些悬布和挂符等说法,都受到质疑。质一:这类古人迷信观念中的“法宝”,一直各有其不同渠道的历史流传,如北方人家逢年节用红布叠出并缝成三角形袋挂在门上,谓之“挂财角”,或用蒲艾、红纸等折编成虎形挂在门上,谓之“插艾虎”等,就是古人悬布、悬彩于门习俗的演变;还有许多人家因驱邪退煞的需要,在门上贴“天师符”、挂“八卦牌”、嵌“照妖镜”等,则是古人挂符于门习俗的流变。这些民间门饰事象,至今与门笺并存,可见相互之间并无传承关系;质二:从史书记载看,这类“法宝”的应用,各有其特定的场合与功效,如瘟疫流行,家人患病,或古人观念中的恶日如五月初五等,与门笺专用于贺正迎春或其他喜庆场合完全不同;质三:上述“法宝”在记载中都是单体使用,又怎么演变为琳琅满目的门笺呢?

        有鉴于此,又有人提出了门笺源于古代迎春礼仪的假设。据《后汉书·祭祀志》记载:“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旗服饰皆青。”意即古人逢立春日,都要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百官穿青衣,郡国县道官以下至斗食令史,都戴青色头巾,立青色幡旗于城门口,以青色表示万物生长、年阜民丰之意。民间则有剪彩燕,食生菜,贴“宜春”以及戴春幡等习俗。春幡用织物叠成,后又改用彩纸,到唐宋之际,再从戴在头上演变为贴在门上,以代青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皇朝岁时杂记》:“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戴之,或贴于门楣。”此即门笺的原型,用意是祈求年丰人寿,当以祝吉为主。

        考诸民俗文献,有关挂门笺或“吊千儿”一类风情的记载,大多出自清人手笔,这为人们辨流溯源造成了困难。看来,要令人信服地解透挂门笺的原型与本意之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

        知识搜索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8(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77(mb)